中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朔州市朔城区专辑
三、实施民营经济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经济建设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朔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抓好政策环境、政务和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等软环境建设,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1.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近年来,朔城区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全省、全市招商引资的大好形势,全面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首先,明确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针对资本流动的规律,结合朔城区实际,选准招商的区域,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
通过抓住国际资本向亚洲转移的有利时机,盯住海外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抓招商,在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大突破;通过抓住南资北移的机遇,盯住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抓招商,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劳务输出等方面实现大突破;通过抓住京津冀都市圈战略的实施,瞄准京津地区抓招商,在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县校合作等方面实施大突破;通过抓住山西省发展战略的布署和实施,围绕周边市、县(区)抓招商,在退城近郊、加强合作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在引进本区在外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返乡创业上实现大突破。
其次,创新对外开放的招商方式。领导带动招商方式就是由县级干部带队,从相关部门抽调懂经济、懂项目、知商机、会谈判的市场经济“明白人”,组成专业招商团队,经常开展招商活动。活动推动招商方式: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参加招商会、洽谈会,并加强与专门做投资业务的中介组织、各种商会、民间团体的联系,保持经常接触,借助和发挥他们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同时,围绕全区产业基础,搞好项目包装,举办推介活动,带着项目去招商。部门联动招商方式:就是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口争跑力度,在引进部门内部资金一求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互相合作,凝聚合力,共同招商。企业主动招商方式:就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借助区外资金扩大企业规模。
另外完善对外开放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开放载体,解决“出不去”问题。区委、区政府常年要有多名同志外出跑项目、争资金、引人才;组织乡、局级干部和企业厂长、经理带着课题、项目分批区到沿海地区考察学习、发布项目、招商引资;组织农村“两委”成员、农村致富明白人外出参观、学习农村种、养、加新技术,宣传朔城,吸引客商。通过严格开放责任,解决“引不来”问题。明确规定部门、企业、农民为开放工作主体,每年把开放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和企业,并作为全区综合考核的重点工作,实行开放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对外开放专项奖金,严格实施考核与奖罚。通过搞好开放服务,解决“留不住”问题。全区实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从接待客户次咨询开始,就由专人一跟到底,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一条龙服务,职权内的事立即办,职权外的事帮着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种绿灯,落到实处。
几个来,朔城区累计引进境内外资金60多亿元,与中煤、同煤、晋能、中电投、香港豪德等10余家大集团、大企业进行了合作,充分发挥了招商引资的项目拉动作用,使煤电、陶瓷、化工、酿造等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壮大,冶金、建材、医药等新型产业得以迅速兴起。
2.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朔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科技型、外向型、吸纳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以及高财政贡献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造就了一批民营经济带头人,打造了一批富民强区的骨干企业群体,全力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采取更灵活、更优惠、更有力的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2%。二是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三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四是建立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改变租凭、承包代替改制的做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规范地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五是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六是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七是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在调整中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具有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逐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集约化。
目前,朔城区民营经济得到了壮大发展,全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总户数达8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82166人。2006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2%;上缴税金3.1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56.88%;营业收入57.1亿元,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民营企业达到29家。全区民营经济已呈现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结构趋向合理、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投资者素质明显提高的特点。民营经济已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了朔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加速器”和“生力军”。
四、经营繁荣城市,建设魅力城市,发展和谐城市
城市是一个地区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加快现代化建设,首先是要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品位。近年来,朔城区紧紧围绕建设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这个城市定位,在城市建设中以环境靓区为目标,实施了“南移重心、提升品位、拉动经济”三大战略,点上开花,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立体化、全方位扩大城市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坚持“四个结合”,把建设城市与完善功能结合起来,把保护开发古城与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突出地方特色与体现时代气息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大规模进行了城市改选和新建,改善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形成了以南部马邑文脉工程,中部七里河水系,北部万亩森林公园三大板块为主,传统文明——现代文明——生态园林的梯次式城市格局,从而也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座繁荣、魅力、和谐的新朔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1.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城区
高起点规划是技术先进繁荣、魅力、和谐朔城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城建步伐的加快,原有的规划逐渐暴露出了规模不大、布局不优、特色不显等弊端,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状况,他们在认真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城区现有格局和禀赋特点,对朔城区规划重新进行了修订、调整和完善。在规划中重点突出“三性”。一是突出了科学性。规划中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县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新要求,明确了以开发路和鄯阳大街为主副轴线的“五纵五横”棋盘式道路网络,勾画了以南部马邑文脉工程、中部七里河水系、北部万亩森林公园三大板块为主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打造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文生城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传统文明——现代文明——生态园林”的梯次式城区发展格局。这一规划切合朔城区实际,也符合时代要求,还顺应了众群意愿,起到了奠定基调、指明方向的作用。二是突出了独特性。规划中既注重了发掘历史文化内涵,也注重了彰显时代气息;既注重了市区总体规划的引领控制,也注重了绿地详规对具体规划的实施推动;既注重了城区周边山体造林、通道绿化的延伸承接,也注重了城区绿地草木小品的拓展提升,着力解决了城外城内树少绿少的突出矛盾,力求城市骨架网络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公园广场敞亮化、单位庭院花园化,努力做到了无论是总体空间布局,还是局部群体设计和重要单位建筑设计,都与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文化底蕴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朔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三是突出了超前性。规划中坚持了着眼长远,超前思维,做到了拓展城市空间与城市用地相结合,路街改造与管网配套相结合,标志嬉笑与大众审美相结合,有效杜绝了“一任一改”、“前边建、后边拆”的短期行为,为将来的城市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