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中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吕梁市县专辑

2010-10-21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924

中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课题组

 

吕梁市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封面

吕梁市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目录

 

 

实践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大吕梁

——吕梁市县域经济和谐发展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我国典型示范区域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县域范围内推广,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课题组于2010年6月中旬到山西省吕梁市就县域经济和谐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拓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促使吕梁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
  吕梁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在发挥好煤炭经济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低炭经济、循环经济、文化创意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发挥本地优势,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吕梁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值得全国县域单位交流、学习和借鉴。
 
一、自然和历史概况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晋中市相接,南与临汾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北与忻州市交界,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吕梁是的革命老区,200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全市现辖2市10县1区,160个乡镇(街道办),3109个行政村。总人口357.6万,其中农业人口284万。国土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丘陵沟壑地区占70%以上。吕梁是资源富区,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各种矿藏40余种。核桃、红枣、沙棘等经济资源得天独厚;野生动物品种繁多,有国家珍禽褐马鸡、金钱豹、鹿、獐等;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属晋,战国归赵,汉代设西河郡。一代女皇武则天,诗人宋之问,廉吏于成龙,直臣孙家滏,名将狄青均是吕梁历史人物杰出代表。吕梁作为革命老区,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叶剑英、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养兵十万,牺牲一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央电视台曾热播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视剧《吕梁英雄传》便是吕梁人民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吕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地优势,充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吕梁人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体现在:一是坚持以重大项目牵动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集中实施了“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2010年初,市委、市政府按照“绿色、循环、低碳”要求,果断提出了“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坚持民营经济主导,不断完善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吕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三是坚持骨干企业引领,全市依托资源优势,壮大规模经济,通过扶持培育、招商引资等方式相继发展起来的离柳集团、离石大土河、中钢集团、柳林联盛等一批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同时,孝义金岩、孝义楼东、联盛福龙公司已成功上市。四是坚持生产要素集聚。近年来,吕梁已建成13个市级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04户。2010年以来,吕梁市又启动了集生产、营销、旅游度假、文化为一体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五是坚持农业产业化带动。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1户;全市经济林覆盖面积达到448万亩;全市80%以上的农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2万人。六是坚持绿色低碳引导。吕梁市突出“绿色、低碳”理念,坚持控制增量和削减存量并重,关停取缔和依法治理共举,在寻找资源深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结合点上做了大量工作。七是坚持城乡统筹并举,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
  同时,吕梁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贫困老区,尽管近年来吕梁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恶劣的生态条件和十年九旱等自然灾害侵袭,全面脱贫的任务仍很艰巨。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中仍有10个扶贫工作县,其中6个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截止2007年底,仍有97万人处于温饱边缘,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5.5万人,是全省最大的贫困市。
三、发展优势
  (一)交通优势:横贯山西、山东、河南三省的出海运煤大通道已规划成功,并投入兴建。该铁路起点位于山西吕梁市兴县瓦塘镇,途径临汾拐过长治后进入河南鹤壁,再经山东泰安,直达青岛,出海口初步设定于胶南董家口,铁路全长1200公里。董家口港作为新开发的港口,总吞吐能力可以达到2亿吨以上,为吕梁煤炭直运港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资源优势:吕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余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的29.41%。吕梁野生动物品种繁多,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鹿、獐等野生动物,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吕梁核桃、红枣、沙棘等农特产品质优量大,尤其沙棘产量丰富。吕梁素有沙棘宝库之称。
  (三)旅游资源:吕梁境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众多,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偏僻,开发力度不足,所以鲜为人知。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北武当山,集山雄、石怪、道险、谷幽为一体,被誉为“三晋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为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鶏的主要栖息地,是寻求返朴归真、乡情野趣感觉的去处。卦山、玄中寺,既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又被日本净土宗尊为祖庭。新近落成的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300多块记录着古代吕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国家一、二级文物——汉画像石相继展出。文水县是中国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乡,则天庙中珍藏的件件文物,印刻着武氏家族兴衰的诸多不为人知的章节。蜚声海内外的酒都杏花村,风光旖旎的西华镇四十里跑马滩、鬼斧神工的白马仙洞、建筑瑰宝西弯民居、“一代廉吏”于成龙苦读经书的安国寺等均是吕梁宝贵的旅游资源。
  (四)强劲的后发优势:因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回落并一路下滑,可是在中国,煤焦价格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吕梁作为我国煤矿资源大市,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以赴下,金融危机不仅对吕梁经济发展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反而推动了吕梁煤炭产业发展。吕梁2008年财政收入位于山西省11个地市的第2位,2009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年度财政收入仍高居山西第3位。 
吕梁市作为山西省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点城市、先驱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必将是进行投资、资源开发整合以及资源储备的战略要地。
四、发展机遇
  目前,吕梁迎来了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紧连大西北的吕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信道上。307国道、青岛至银川通信光缆、西气东输、太原至宁夏中卫铁路,以及年底即将通车的太中银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横穿而过,将吕梁打造成为联结东西部最主要的交通走廊和信息走廊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吕梁市已开始步入“跨越发展黄金期”及“经济转型期”阶段。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吕梁全市需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扩大引进力度,市县各级政府本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外有识之士来吕梁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开放格局。
五、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路
  当今世界,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能否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吕梁发展目标,是对吕梁全市人民最大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吕梁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市域统筹、区县协同的发展理念,利用好政府主导、市场配置两方面的作用,增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三个驱动力,努力实现县域经济五年翻一番目标。一是坚持市域统筹、区县协同的理念,把吕梁市作为一个经济单元来谋划,最终实现吕梁的整体跨越。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市政府将在合理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组织与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质量。三是强化市场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公共设施、公用事业领域,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六是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打造1个中心城市、2个次中心城市、7个县城和30个重点建制镇,大幅提高县域经济在市域、省域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性。
六、驱动五力、加快发展
  (一)继续壮大实力。
吕梁市煤炭资源和陕西省榆林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相近点,应当相互借鉴,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二)继续壮大活力,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人才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柔性引才机制的作用,畅通人才引进的 “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吕梁市急需的各类人才。
  (三)继续壮大发展动力。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努力增强吕梁市产业经济竞争力。其中,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和增加地方财政的重要渠道;加快发展具有吕梁特色的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现代煤化工业,大力推进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从整体上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四)打造发展潜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集约农业、高效农业,与全国科研机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高校科研基地,发展高科技项目。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吕梁市发展环境竞争力。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让每一位吕梁投资者安心、放心、顺心和满怀信心地在吕梁创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吕梁”建设。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引导和解决创业难、就业难等问题;有序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群众病有所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切实从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细化、深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全省弱势群体扶持体系,全面推进“和谐吕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