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 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33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稳定增长态势。
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工问题这么突出?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庞大,这是国情;二是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一个体制,三个制度”,即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特色,史无前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农民工关心的问题、政府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外出务工最关心五件事: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工伤大病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政府管理应主要着眼于:如何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就业服务;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就业环境如何得到改善;农民工如何有序进入城市生活,并逐步成为市民,完成城市化;更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逐步、合理地转移出来,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此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农业生产如何搞,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二、抓紧解决七个问题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
2008年底的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和2010年初的“民工荒”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就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扶持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扭转了农民工就业规模下降的势头。
今年年初的“民工荒”问题,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显现,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结构性缺工。然而据估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一亿左右,农业技术进步还将释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仍是供大于求,总体上不存在“民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