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六,关于城市如何对待与接纳农民工问题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城市既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是有隔膜的。城市必须放宽胸怀,拆除围墙,欢迎新市民的到来。
因此,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应该是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连接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和难以融入城市的制度根源。户籍制度改革不是把农村户口本,换成城镇户口薄,而是要让农民在自由迁徙的前提下,享受到附着其上的各种福利待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总的方向,一是放开,放开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户籍。二是放宽,大城市户籍制度可以实行渐进式改革,让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转为市民,应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等作为落户条件,把技术等级作为条件。
二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区管理。目前农民工大多租住在城市社区,但与城市居民咫尺天涯。从发展模式看,要竭力避免大批农民工集中居住,造成新老市民分割居住的局面,是走农民工分散融入城市社区的模式。社区管理要覆盖农民工,农民工要逐步参与社区管理。
三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公共文化和教育设施应当向农民工开放。文化生活和素质教育对进城农民工非常重要,使他们接受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和熏陶,加快其思想、文化、习俗的城市化。
四是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大量农民工孤身在城市工作、生活,难以融入城市,面临许多心理问题。这些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不成熟、比较脆弱,对被歧视敏感,受挫后容易失去希望。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关心农民工工作、关怀农民工生活、关注农民工心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