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二)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我国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主品牌是塑造新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多年来,我们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发展中的软肋,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在新的国际竞争条件下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和韩国的经历表明,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后,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经验值得借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应当清醒地看到,重要产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同时,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继续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走集成创新的新路子。这在三峡工程、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装备研制中已有成功例子。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新机遇,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吸纳科技等各类人才等一系列举措,广泛而多渠道地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成果,用于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来看,“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地球”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方式,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准确把握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标准建设尤为滞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也是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品牌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市场空间。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力争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