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空降重庆面对"破产财政" 三天内筹集十亿元
画外音 2010年6月,根据媒体的报道:中石油与重庆合资成立的昆仑租赁公司已经筹备就绪,正在等待银监会允许开业的批准。而有评论认为,在这家租赁公司成立后,中石油已经几乎能够涉足金融业务的所有形态,一座扎根于重庆的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在巍然成型。
主持人:中石油跟重庆合资成立昆仑租赁,中石油为什么选择了重庆?另外听说昆仑租赁的总部要设在重庆,是中央的决定,为什么?
黄奇帆:这个其实是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一个目标。重庆在银监会获得了一个许可,就是把重庆作为西部的金融中心来建设,希望国家支持我们租赁公司的发展。银监会这边很支持,给了我们建一个西部大型租赁公司的许可。有了这个许可,我们就把中石油招商来了。中石油如果在别的地方搞,可能申请不到这样一个名额、额度,但是跟我们合作,就可以建一个这样的公司。对重庆的好处在于,它的总部注册在重庆,在全中国融资租赁有六七百亿,产生的税收交给重庆,同时,等于把全国各地有意义的资源汇集在重庆发挥作用了。反过来也可以说,重庆的租赁公司支持了全国企业的投资、融资,这就对重庆以后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将起到凝聚和辐射的作用。
主持人:昆仑租赁有中石油90%的投资,会不会未来投资一些和石油相关的企业。
黄奇帆:希望中石油来控股,自己管理,哪怕90%都投到石油化工产业里,对我们也是好事,等于是中石油把更多的石油资源,石油化工的投资,产生的税收、融通,为重庆服务。
主持人:那未来会不会采取这样的模式,再招别的企业来?
黄奇帆:如果我们希望在商业领域搞租赁,可以再组建个商业租赁公司,如果装备领域搞租赁,可以再搞个装备租赁公司。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的租赁公司也是要好好发展的。
画外音 曾经有学者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过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试验”。9年时间,黄奇帆用他的海派经验,助推了重庆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外界也纷纷期待,他的视野、魄力和实力,能够继续引领这座中国最大直辖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加速度。
主持人:有人说重庆是在巴蜀地区,所以有一种特殊的江湖义气的文化。但他们又提到说您带来了海派精神,这个海派精神也陪伴着重庆走出了大胆的很多步。您怎么看海派精神和码头文化的融合,会为重庆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黄奇帆:应该说,上海的文化,是改革创新的文化,开拓开放的文化,它也是个码头城市,是一个吞江达海的大都市,所以在那个地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养成了改革的思维,制度创新不受拘束。在重庆呢,恰恰这种生活状态重庆人也很喜欢,他们也希望直来直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拘一格,能够创新,能够有改革的思维。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跟重庆人很相融,我在重庆生活工作了八九年,已经变成重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