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2011-03-15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5258

理顺收入分配要害在制度建设

如果九项制度建立起来并切实贯彻执行,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就会适时和按照合理的速度增加

□李新家

比较长时间以来,社会财富向政府和企业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慢于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不同阶层收入差距过大。这种分配格局是由于生产增长快、消费增长慢引起的,最终会严重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个根本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而且生产与消费失去平衡,导致生产的实现和经济进一步增长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目前似乎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再不增加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改变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收入分配关系没有较快理顺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制度缺失

目前,要快速和有效地理顺收入分配机制,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比如,怎样协调不同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过高收入如何调整?竞争性行业中企业的发展和劳动成本提高的矛盾如何协调?各级政府在集中财力办大事时怎样才能把解决民生问题当成最大的事?适应于不同部门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不要基本协调?怎样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等等,都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割,只有从国家层面下最大的决心,才能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是制度建设。收入分配关系没有较快理顺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于不同部门、行业和阶层的制度缺乏协调和衔接,二是过分强调利益协调的难度使制度建设滞后,三是制度实施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乏力。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的随意性就会增加。因此,制度建设才是要害。

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与收入分配有关的九方面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具体内容,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如下方面制度。一是建立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二是建立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按劳分配制度。三是确定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的制度。四是确定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的制度。五是确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的制度。六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扶贫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的制度。七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并根据经济发展适时调整的制度。八是促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九是制定和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覆盖面的制度。如果这些制度建立起来了,逐步完善了,切实贯彻和执行了,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就会适时和按照合理的速度增加。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今年的工作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快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所有这些措施的落实,有些本身就是制度建设,有些是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才可能实施。

还有,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重点工作的项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其中强调要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物价上涨较快时期就提出来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