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2011-03-15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5259

保证“十二五”居民收入优先增长

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谭国宪 张长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显著的增长。同时,也存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趋于下降,在再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另外,在城乡居民间、区域居民间、城镇居民间、农民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和不合理。如何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居民收入应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是增长却不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比人均GDP增长低1.4-1.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必然带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高。因此,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这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史上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指标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指标。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优先增长的实现。

加快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长期以来,在职工工资分配上,我们实行的是“工资总额增长要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要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两低于”原则,结果是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这不利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据此,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因此,今后要加快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工资总额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同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新原则,并按照同步增长原则制定工资指导线;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业化后期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公平优先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对于打破传统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不断扩大的新问题。据此,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上,要注意因工业化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异。在工业化初期,初次分配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工业化中期应该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在工业化后期应该实行公平适当优先兼顾效率原则。针对目前我国低收入人群多、收入低的实际,“十二五”期间应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使最低工资增长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的进程,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