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龚晓宽:贵州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2011-03-09 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5969

    记者:把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置于全国的大背景看,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龚晓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地区经济差异性、城乡二元结构和综合基础条件的影响,贵州县域经济的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全省现有县级行政区88个,其中县和县级市78个、市辖区10个,分别占88.6%11.4%。与兄弟省区横向对比,贵州经济的发展还相对滞后。2007年全省总体小康建设实现程度为89.1%,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91%的实现程度,基本上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基本标准的77.7%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835元,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在全国经济中,贵州所占比重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县域GDP和人口比重分别高出15.0516.53个百分点,既是县域GDP和城市GDP总量都比较小的省区之一,也是县域GDP比重和人口比重均为最大的省区之一。由于城市经济和人口比重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县域经济和人口比重与发达程度成逆相关关系,贵州面临着既要扩大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总量,又要降低县域经济和人口比重、提高城市经济和人口比重的双重任务。总的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期!

    记者:在新时期,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机遇?

    龚晓宽:一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出台,使县域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三是“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子;四是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记者:如何来定位县域经济?

    龚晓宽: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一般而言,县域经济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广大腹地的区域经济。更深层次地看,县域经济是一个以农村经济为底色、以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特征、以经济增长为纵向脉络、以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横向脉络、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性综合经济体系。应当说,县域经济“以农为主”又“五脏俱全”,具有基础性、资源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