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我国跨国公司——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
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提出我国企业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来,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去”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打造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必由之路。
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2011年,我国将迎来“十二五”的开局年,未来5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是什么?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政府应提供哪些政策支持?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
记者:张主任,您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基于对国际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请问“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是什么?请您为读者梳理一下实施这一战略的指导思想。
张晓强:“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方式上包括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对外投资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
早在2000年,党中央就明确将“走出去”概括为一项开放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