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我国跨国公司——专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

2010-12-09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6174

  记者:实施“走出去”战略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您认为主要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张晓强: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维护国家利益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既要加快自身发展,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尊重当地法律法规,注重互利共赢,保护当地员工合法权益,做好生态环保,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一些“走出去”时间较长、经验相对丰富的企业在互利共赢方面做的比较好,与投资所在国及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例如中石油在苏丹为当地修路、打井、培训人员、开展医疗;中色集团在赞比亚为当地人民无偿提供医疗设备及服务、捐助当地教育、免费供水供电等。

  其次是企业主体作用与政府协调引导作用的关系。国有企业的投资首先是由企业按自身发展需要和商业原则所作的决策。我国今后将坚持这一原则,即由企业根据自身竞争优势与发展要求,自主选择“走出去”的领域和方式,对投资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负责,自担商业决策的风险。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府有责任对企业进行协调引导,通过规划、产业政策等进行宏观调控,以及通过在外交、经济等方面采取支持措施为企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保护企业合法利益。

  第三是积极推进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既要敢于把握时机“走出去”,又要量力而行,审慎决策,防范投资和经营风险。此外,我国企业投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治安较差,甚至有武装冲突,还需注意安全问题。

  最后还要处理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我国从以“引进来”为主,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这两者不是孤立的、分离的,要把它们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公平、开放的环境,力争使“引进来”、“走出去”的利益兼顾,实现有予有取、互利共赢。

  记者:2011年将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未来5年,“走出去”战略的目标是什么?政府应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政策?

  张晓强:按照中央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国提出了今后5年“走出去”战略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末,“走出去”战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实现飞跃发展,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全球投资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政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宏观指导,统筹研究制订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协调。进一步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面对绿色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等新形势,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境外投资“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走出去”战略需要,结合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完善境外投资产业导向和国别指导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围绕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工作。

  完善鼓励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在财政、税收、外汇、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做好系统化工作并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外汇运用、金融与实业更好地结合等方面也需进一步做工作。

  加强经济外交,形成整体合力。继续把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作为经济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也应正确把握并执行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战略。

  深化体制改革,转化政府职能。根据投资体制改革进程,适应境外投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境外投资法规建设,争取尽早出台《境外投资条例》及配套管理办法,大幅度下放境外投资审批权限,为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和条件。

  改进监督管理,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和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发挥境外安全相关保障机制作用,保障境外中资企业人员和财产安全。

  记者:最后,请您给那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一些建议,具体需要着力抓好哪些工作?

  张晓强: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的工作,,做好筹划,有的放矢,有备而去。必须从企业长期发展出发,科学制定全球战略,分步实施,这是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第二,创新方式,多方合作,减小阻力。根据国际规则和实际情况,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灵活运用多种策略。第三,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自身机制,练好“内功”是搞好跨国经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