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为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
从我国现实看,收入分配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性问题。这些年,财税体制以及相关的结构性改革滞后,是收入分配关系难以理顺的主要原因。为此,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重在推进以调整财税体制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1. 以工资谈判协商制度为重点建立劳动者报酬的保障机制。由于工资谈判协商机制的长期缺失,劳动者报酬很难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按照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数据,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3倍,而同期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仅提高0.83倍。从实际情况看,提高劳动者报酬,政府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劳动报酬协商机制的建立。例如:(1)加快建立企业主、工会、政府三方共同协商的工资谈判机制。尤其要促进各类企业与职工之间劳动报酬协商机制的建立。(2)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全体劳动者同工同酬。(3)修改完善劳动法。加强和细化现有工会和劳动报酬形成机制的相关内容。
2.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再分配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底线公平和制度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些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实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以城乡差距为例,如果加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差距,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估计达到5倍左右。为此,建议“十二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协调收入再分配。例如:(1)制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和最低标准,使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约束和参照。(2)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制度对接。(3)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重在统筹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
3. 以收入分配调节为重要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从我国的实践看,对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财税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已成为新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为此,建议“十二五”财税体制改革要与收入分配改革同步。例如:(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2)实行结构性减税。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和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现状,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改变个人所得税以工薪阶层承担为主的局面,切实降低低收入者税负。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型
收入分配有市场的因素,但重要的是政府因素。理顺初次分配关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以民富优先为目标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的分配格局;建立再分配体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划分中央地方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分工与责任;建立公平分配的基础制度,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规范行政支出,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