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前布局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中性
文章来源:投资者报 更新时间:2010-3-29 10:58:22
防过热、防通胀
央行“提前”布局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其中自有原因。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累计发电量6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工业增加值则增长了20.7%。这些指标无不指向前些年曾经大提特提、而在金融危机中逐渐远离的一种现象:经济过热。
尽管国家统计局在发布这些数据时,认为还不存在经济过热的现象,但数据之间的逻辑,还是表明有过热的隐忧。
去年四季度,10月、11月、12月三个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16.1%、19.2%和18.5%,2009 年四季度的GDP 就回升到10.7%的高位。今年,我们把GDP的增长速度预定在8%左右,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显然就是一个超高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曾经表示,要保GDP在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应该在11%左右。“这是根据我们现在国家、二、三产比例得出的。”他说。
促使央行提前收缩货币信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胀。郭庆平称,货币信贷的增长状态也要转变,总量上要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状态逐步转到正常状态,节奏上要由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大投放转到季度和月度合理均衡。
尽管2月份新增贷款额还在7000亿元,相比正常年份的月度净增,并不算少,但仔细分析贷款的结构,就能发现其间的紧缩之意。正常情况下,新增贷款中,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基本各占一半,而现在的情况是,7000亿元新增中,公司中长期贷款高达500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这说明相当部分贷款新增是因为项目后续资金需要“被动”增加的,实质意义上的信贷已经在收紧。
市场资金面趋紧
央行加快宽松货币回归正常的步伐,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无疑将会逐步显现。
银河证券认为,上半年经济偏热增加了下半年运行的不确定性,固定资产投资面临下调压力,市场对二级市场资金面存在担忧。
渤海证券研究员周喜也认为,政策退出及实体经济回暖对资金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A股市场有效资金供给不足,这大大抑制了蓝筹股估值的提升。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社会整体的流动性将趋紧。申银万国的看法是,流动性回笼与扩容压力,资金面将经受考验。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往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很大一个原因是要对冲外汇占款。但是现在这种背景已经日趋势微。
3月21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年会上表示,今年1至2月份,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再度下降了50%,并预计今年3月份中国的贸易可能会出现逆差。尽管商务部长说这番话的重心在于人民币汇率,但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到逆差情形下,央行依然在加大公开市场的力度和规模,其用意就相当明确了。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2%,比上月上升0.3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5%,比上月上升0.36个百分点。市场利率上行,与央行收缩不无关系。
下周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量600亿元,尽管资金回笼压力不大,但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会保持较大力度。果真如此的话,央行收紧货币的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