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县委书记群体形象60年变迁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11731    更新时间:2009-10-16 11:22:53    

       变迁的内在逻辑:时势造英雄

       县委书记的形象大致由公共权力和个人魅力两部分构成,公共权力主要包括党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个人魅力主要包括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从主客观两方面而言,公众对县委书记的期望如何,县委书记自身表现怎样,成为这一特殊群体树立自身形象的逻辑起点。

       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对县委书记的形象宣传侧重于精神层面的鼓舞。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工作讲求大一统、清一色,致使群情激奋、个体淹没,主要工作都首先顾及政治影响、审视政治利益。县委书记这个群体也不例外,其权威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遭致非制度非程序的消解甚至颠覆,而这一时期的县委书记之所以能进行最迅速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激发工作热情,凝聚社会力量,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主要来自上级和基层两个方向的力量。正是他们对党的宗旨的信仰,以及改变当时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巨大压力和开展运动的从众力量,对当时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县委书记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谓时势造英雄。

        改革开放后情况就有了很大不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领导干部必然承负前所未有的重担新局开创,县委书记的权与威都迅速得到加强,其形象树立主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这时,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企业改制、基层政权建设,还是招商引资、干部制度改革、推进依法办事进程,工作中的“千条线”都须向县委书记的“针眼儿”里穿,于是他们由演员变成了导演,由国家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地方发展战略的设计者。这一时期,县委书记的形象宣传除了精神鼓励,更主要的是体现个性的做法和地方经验的借鉴推广,公众对于这一群体的形象期待是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改革家、实干家。吕日周、仇和等之所以能广受赞誉,正是由于这样的县委书记形象与群众的期待大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