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马建堂:“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

2010-11-09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839

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是,支撑过去经济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原有的比较优势不断减少,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要求迫切,同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条件正在形成,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要切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下决心加快推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消除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市场竞争。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条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必须把发展民生事业作为重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强收入分配状况监测,切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必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要注重用市场手段调控经济运行,重点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发挥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就一定能够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