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奇帆 探路城乡统筹:"重庆试验"涉入深水区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重庆试验”已满3载。3年来,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地票”交易、“两翼”农户万元增收……重庆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日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接受《农民日报》记者专访,系统阐述“重庆实践”的改革、创新、重组思路,该报6日刊发专访文章。
如果出版新闻地理图册,重庆无疑会成为今日一个新闻地标。盖因“重庆”近来不知不觉间已是一个热词,频频出现在国内、国际知名媒体上。
留意一下,与“重庆”这个热词密切关联的,是“城乡统筹”、“农村改革与发展”等涉农关键词。
先行先试,探路探索: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地票”交易、微型企业发展、渝东北、东南“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农村养老保险率先全覆盖等等,重庆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举措环环相扣,风生水起。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3年来的探索实践对全国的统筹城乡发展大局究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日前,本报记者与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面对面,听他娓娓道来“重庆实践”的来龙与去脉。
从根本上解决“增长的烦恼”
“作为中国的缩影,今天的重庆正在为中国,也许是为世界做一项最伟大的试验———让五亿中国农民住进为他们新建的城市”,前不久,美国知识界颇有影响的《国家》杂志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
这篇报道说,据估计,每天有1200名来自农村的移民涌进重庆城镇。重庆市政府有一个“一小时经济圈”计划,政府将使200万农民在距离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范围的城市新区定居。
《国家》杂志说的确是事实。
重庆市政府最近公布:到2012年,要让300多万农民工、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拥有城市户口,用10年时间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7%提升到60%,新增1000万城市人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重庆还有800万农民工,不少人在城里已生活了十来年,还有了第二代,却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这是个大问题。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我们要在全国率先解决农民工的城市户籍问题。
记者:300多万的转户目标,数量不小。
黄奇帆:如果到2020年,重庆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涨到30%,二元结构照样存在,这是我们政府无能。10年后,重庆要把农村人口减少一半,让这一半成为真正的城里人。重庆将通过建设大城市带起一个大城市群,再带着一个农村,形成一个大都市连绵带。为此,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要超过75%,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要超过60%。
有外媒评价说,始自1978年的改革给中国城市和乡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城里人和乡下人在生活中享有的不同权利和机会加剧了城乡之间严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收入、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特别是住在城里的农民工还面临着多重歧视。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二元结构的体制弊端更加突出和显著化。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称作“增长中的烦恼”,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农村集合体,将怎样开始这项试验?
黄奇帆:我们就是要在观念上、政策上彻底解决住房等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的“增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