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勾画中国经济“新版图”

2010-11-03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6451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深秋的辽东半岛寒气侵人,但当记者走进位于鸭绿江口西岸的丹东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却扑面而来——运输车辆川流不息,龙门机车高举货柜,万吨巨轮往来穿梭……近年来,丹东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发送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丹东港集团执行总裁张竑江告诉记者,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后,东北腹地经济迅速崛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动包括丹东港在内的辽宁沿海港口迅猛发展。

  来自辽宁沿海的“经济脉动”传递的是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信息。“十一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间协调性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版图”,“四大板块”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增强。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细化“四大板块”格局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被认为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又一着“妙棋”。根据这份文件,国家将在财税、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促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十一五”以来,中央在区域发展的“棋盘”上频繁落子,加紧布局。

  从东部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到中部地区的黄河三角洲、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再到西北、东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我国区域规划和相关指导性意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密集出台。

  “仅去年以来,国务院就先后批准了10多个区域规划,如果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说:“这样做相当于进一步细化了业已确定的区域发展‘四大板块’格局。”

  早在本世纪初,中央就开始着手勾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蓝图,到“十一五”初期基本完成总体战略布局,内地形成了以“四大板块”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

 “这些战略的实施成效明显。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我们陆续制订了一些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说。

  一系列区域规划的出台使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加清晰,“四大板块”找到各自准确定位:东部地区努力在技术、人才、资本、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联东带西”;西部地区把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东北地区致力于传统产业与技术的升级。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在福州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仅集体签约项目就达到100个,投资金额达390.11亿元。泛珠论坛已成为涵盖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横跨闽粤、赣湘桂琼和云贵川三个梯级的区域间交流平台。

  目前,全国已建成数以百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覆盖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少国内顶级企业布局不再局限于一个省份,东中西相互促进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

  “地区合作进一步深化,统一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说,“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开发战略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日前公布。作为江西省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既体现了鄱阳湖地区的区位特点,又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需要。“十一五”期间,像这样的区域规划不在少数。

  “这种‘自下而上’的趋势与以往大不相同,堪称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陈秀山说,“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统筹区域发展’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