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勾画中国经济“新版图”
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国外展位数量首次过百,比上届增加60%。与此同时,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9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度是中国经济“洼地”的西部地区,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对外经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领跑”中国经济的“接力棒”正自东向西传递着。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传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正从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单一推动”向各大区域“多级推动”迈进——
在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在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经济增速稳居“四大板块”之首;
在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
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逐步走向统一市场的东北板块经济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向型经济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东部地区许多企业陷入海外订单锐减、开工不足的困境。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结合中央扩内需政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始发力,2008年上述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
“‘四轮驱动’,共同发力,多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出的‘新引擎’助推中国经济成功渡过难关。这足以证明国家的区域政策有多么重要。”陈秀山说。
着眼长远,区域协调发展正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动力。
今年以来,连接重庆、成都,带动沿线10多个市县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纷纷开工兴建,即将到来的“同城”时代使川渝经济加快交融,两地企业开始共享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两地合作举办的招商会、投资会,现在一年就有三四十次,比5年前增加了好几倍。去年我们商会会员企业在四川的投资就达到近80亿元。”长期奔走川渝之间的重庆四川商会会长张民对此深有感触。
随着土地、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各省份已无法承受各搞一套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投入。通过发挥地区优势,并在一定区域最大限度集中资源,各地正逐步走上区域共同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指出的,中国经济正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从小板块向大板块集聚,市场发展产生了统一的需要、产业发展产生了规模集聚的需要、资源组合产生了配置效益的需要。
区域间经济增速日趋接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更加均等化。
国庆节前,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村民郭亮兵喜迁新居:“过去我们几代人住的都是土房子,现在政府为我们盖的新砖瓦房够几代人住了。”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我们的目标是使这六项指标达到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表示,今后,内蒙古将不再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全国,而是努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加、老百姓得实惠的基础上。
“十一五”以来,中央更加重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开发资金进一步向老少边穷和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倾斜。中西部各地也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力度。
“从长远战略角度看,这必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陈秀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