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云:中国将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经济发展整体跃上一个新台阶后,原有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且在新的阶段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与困难。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主要经济结构指标不能如期实现。过去长期存在的依靠投资扩张和便宜劳动力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比例不高,总体而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没有明显提高;第二,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能源、矿产、水资源等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三,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十分普遍,导致产能过剩,加剧地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以说,在许多传统产业领域盲目扩张而在高新技术领域投入不足是中国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的痼疾,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到了非医治不可的程度。这不仅导致国内各地区之间争夺能源原材料与产品市场的冲突不断加剧,而且由于对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呈加速度上升还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增大。单纯从经济角度分析,目前存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都能从区域冲突中找到原因。内部冲突导致了中国利益流失问题相当严重。以铁矿石涨价为例,由于各地区盲目发展钢铁工业且没有形成一致对外的合作格局,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没有掌握铁矿石价格主导权。2005年至2008年这4年的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19%、9.5%、96%。有专家指出,2003年至2008年间,进口铁矿石涨价高达4.6倍。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连续暴涨,外国公司已经从中国攫取了正常利润以外的7000亿元财富。区域冲突导致的肥水外流是何等严重由此可见一斑。在盲目发展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同时,许多地区并没有对环境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导致了大量了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品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污染等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引起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有:珠江北江和湖南湘江株洲与长沙段镉污染、昆明阳宗海的砷污染、无锡太湖蓝藻爆发、山东临沂河水砷超标、内蒙古赤峰自来水污染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对我国环境质量、居民健康与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不改变资源环境代价大的发展模式,中国的高速增长态势将难以为继。
在社会发展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扩大、地区教育不公、区域发展不协调以及社会管理漏洞多等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由于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再加之官员腐败问题突出,社会低收入阶层怨气大,上访与社会群体事件在各地方随处可见。在一些地区,地方财政靠“卖地”,但对失地农民补偿与安置均不到位。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也会阻碍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经济发展。
在经济体制方面,问题与矛盾积累较多。上述许多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都与政府管理缺位或不规范有关。从纵向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性规定在地方时常遇到执行障碍。从横向看,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冲突多而合作不足;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时常存在相互扯皮现象,有利益的多个部门争着管,没有利益的哪个部门也不管。虽然中央政府明确了区域管理导向,但在中央政府27个部门、16个直属机构与4个办事机构中只有两个不涉及区域管理。以规划职能为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与民政部等均具有一定的规划权,各部门主管的规划之间没有形成协调机制,往往导致不同规划之间出现明显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