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平度市位于山东半岛交通咽喉地带、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面积3176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人口137万,位居全省第4位。进入“后危机时代”,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要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2010年,平度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平度在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胶东特色文化名城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全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平度当前三次产业比重为14:50.6:35.4,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推进“一线三区”产业平台建设,根据县域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需要,对新河化工基地实行饱和性投资,确保6月份具备承接大项目落户条件,形成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引领平度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发展同和—李园高科技生态园区、大营路青新高速出入口新兴功能区,扩大城区工业板块发展新空间。完善平南工业板块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活服务功能,与城区板块遥相呼应、逐步衔接,打造承接青岛产业转移的先导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对外突出日韩、欧美、港台地区,对内强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重点跟踪推进总投资过千万美元或过亿元的59个在谈项目、56个签约项目、54个在建项目,培育在平度投资的海尔冰箱、海信空调、青啤三公司、淄柴博洋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动电子家电、机械配件、食品加工、特色化工冲刺200亿元产业。加快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大唐风力发电、1亿美元的华润风电、2.1亿元的中科院中试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安排财政资金3000万元,重点扶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争创品牌、开拓市场,推动爱德牛业、光明轮胎等企业加快上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海青铁路城区站规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全面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新商贸城建设,带动壮大西部市场群,打造半岛陆路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总投资16亿元的大润发超市、利群购物中心和星级酒店、万汇商务酒店、德普商务休闲中心等大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5亿元的瑞平金融中心、圣凯国际商务区及早建成营业,启动总投资38亿元的蓝树谷总部经济园区建设,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投资1亿元修建张戈庄—崔召路口、茶山旅游专线,加快总投资11亿元的大泽山旅游、茶山民俗村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健身度假胜地,争创中国旅游城市。
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打造区域性宜居创业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扩大内需、发展工商业的有效途径,又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平度依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先后融资17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城市发展彰显活力。中央、省、青岛市都把新型城镇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推动平度城镇化发展步伐更快、水平更高、效果更好。重点构建通达快捷的交通体系,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33.3亿元全长90.3公里的海青铁路和总投资3.2亿元的309国道、206国道、三城路、大营路等主干道路大中修工程,加快破除重大交通瓶颈制约,增强经济发展长远后劲。加快“一环两轴三组团”城市整体开发,“一环”是在去年高标准改造南外环、西外环的基础上,今年实施北外环、东外环改造,形成外环路一流城市景观带,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两轴”是南北以大营路—常州路为轴线、东西以红旗路为轴线,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形成集居住、商贸、景观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群,实现城市面貌由点到线到面发生质的飞跃。“三组团”是继续发展以李园行政区为核心的西北部组团、以城关商务中心为核心的东北部组团、以生态商务区为核心的南部组团,重点把生态商务区打造成集行政审批服务、居民投诉受理、文化休闲博览、城市规划展示等多功能、开放式、复合型的城市综合体。突出发展小城镇,平度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单纯依靠城市带动难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根据区域布局、基础条件、发展潜力,将鼓励南村、蓼兰、明村、灰埠、新河、大泽山、云山等中心镇、重点镇加快完善服务功能,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和富有特色的小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延续农村现有土地、计划生育等政策,鼓励农民在不减少既得利益的情况下,自发、有序、加速向城镇转移。
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平度的特色和优势,要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把平度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食品名城。加快推进24万亩国家商品粮、40万亩花生、30万亩果品基地建设,稳定粮油菜果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扶持蔬菜、果品、肉牛等产业向迈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积极探索市场带动、农户发展、银行贷款、机构担保、财政贴息、政策保险、设施配套“七位一体”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在去年财政补贴2600多万元扶持发展设施农业2.4万亩的基础上,年内再安排3000万元扶持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3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40处,规模养殖场100个,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带动农民大幅增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瑞可莱餐饮配料、喜登高食品等项目建设,新增加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30家,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实现农民、财政双增收,推动平度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终端消费的重要手段,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农村、向民生倾斜。把实施新农村建设深化工程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途径,在连续四年投资7.6亿元、修建农村公路1951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2.4亿元实施308条491公里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标。安排市级以上财政资金9000万元,充分调动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积极性,基本完成剩余村庄“五化”工程,努力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容更加整洁。加大房地产用地储备出让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安居乐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3亿元推进九中新校建设和高中进城计划,实施平度一中、职教中心、技工学校扩建工程,新建东部小学。突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投资4.5亿元加快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筹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投资4000万元完成社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集中解决“三大河流”和“三大水库”治污保护,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荒山造林育林和绿色通道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家园。
- 上一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 下一篇:陈启涛代表:用市长县长负责制稳定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