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稳定农业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定盘星,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山东省胶南市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胶南的理念,以“三农”为率先突破口,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初步构建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迸发出强大活力。
以工促农,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把产业发展一体化,作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富民强市的物质保障和重要途径。胶南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调整结构、优化产业的根本途径,规划并持续推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学科研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等八大产业平台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沿青岛滨海公路轴向辐射的区域发展布局。目前,在建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产业项目的发展,为城乡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2009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22789人,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9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9%来自于务工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胶南市积极扶持引导农民向创业“转舵”,通过扶持创业促农增收,以培植“一村一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放活农村商贸流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坚持把创业作为富农的根本途径。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创业扶持基金,对农民创业小额贷款实行贴息补助,创业贴息额度从当初的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元。近四年来,累计为2万户农民发放小额贷款8.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5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8个。
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胶南市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基本定位,抓龙头,优结构,强科技,升品质,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鲜明,茶叶、蓝莓、食用菌、蔬菜、黄烟、海水养殖和畜牧养殖7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熠熠生辉,成为整个胶南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
“胶南绿茶”今年荣获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认定。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县市之一,胶南已发展茶园面积6.83万亩,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山东省的23%、28%和25%。蓝莓产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做强做优,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成为全国县域内面积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海水养殖业在近几年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发展深海抗风浪养育网箱1616个,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其他如食用菌、设施蔬菜、黄烟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同样良好,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来自特色农业。
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坚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社会同步文明。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胶南市建立实施了覆盖全市2万名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和13.8万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起了市镇村一体的卫生管理体制,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70%下降至目前的41%,农民就医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统筹全市教师工资为切入点,实行了城里教师下乡支教、农村教师进城挂职,并每年投资6000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
基础设施城乡同建,2006年全市965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村村通自来水。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元,新建通村柏油(水泥)路
保障住房城乡共建,全面启动农村房地产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向农村居民覆盖。从2004年开始探索实行以经济适用房的购房权置换农民新增宅基地的申请权,目前建成首期农民经济适用房24.7万平方米,2834户“城中村”居民顺利迁居,三年内将再建46万平方米。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初步构筑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拆迁房、危改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作者系:山东省胶南市委书记)
- 上一篇:人才支撑发展
- 下一篇: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