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潢川:打造河南县域经济新特色(图)

2009-10-15 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 点击数:2490

编者按:六十年风雨历沧桑,一甲子岁月又轮回。美丽信阳伴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见证着与共和国同行的奋斗历程。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让河南告诉世界,让信阳走向世界,中国新闻社组织编写了《中国新闻•河南信阳报道专辑》一刊,全景式展现信阳市建国6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和和撤地设市10年来的新成果,展示信阳的新跨越、新崛起、新魅力。自9月24日起,本网将陆续刊登《中国新闻•河南信阳报道专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今日推出《中国新闻•河南信阳报道专辑》系列报道之六《潢川:打造县域经济新特色》。

潢川:打造县域经济新特色 

亚洲鸭王华英集团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人口80万,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素有豫东南“小苏州”和“鱼米之乡”的美称,“世界鸭王”、“甲鱼王国”、“花木之乡”、“黄姓故里”是它辉煌的城市名片。

       改革开放30年,从“华英模式”的率先创立,农业产业化品牌推向全省、走向全国,到省级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从小潢河两岸高标准建设,到“黄姓故里、潢川花卉、黄湖人文”三张牌的成功打响,潢川,这块古黄国大地,在风生水起的发展大潮中迈出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焕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坚持工业强县,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

      潢川县牢固树立工业意识,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立健全了县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先后组织开展外出考察,召开工业发展大会,重点项目建设督查等活动。

      培强骨干企业强支撑。2008年,全县实施了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当年有7个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了企业膨胀规模、链条拉长、结构优化,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批骨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1家,新增12家,规模企业共完成增加值21.2亿元,位于全市位,利税3亿元。华英集团销售收入达35亿元,盈利水平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位居前列。黄国粮业被确定为全市2008年度省财政参股企业,所研制的水磨糯米粉生产标准即将成为国家标准。

      建设工业集聚区强载体。按照建设现代食品工业园区的定位和“特色建园、项目支撑、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思路,潢川县在城区西部高起点规划了10.6平方公里的华英食品工业集聚区,先后吸引了英国、香港、台湾等数家知名企业落户,新引进了投资1.92亿元的虹桥生物质能热电厂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连云港晨鹰服饰项目;投资3.4亿元,建成了华英熟食深加工、华隆羽绒制品、庆宇药业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此外,在城区东部与火车站开发区连接处,以黄国粮业为龙头,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粮油加工产业集聚区。目前,两大园区共聚集各类企业39家,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70%,2008年新入驻项目7个,总投资5.2亿元,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壮大民营工业强动力。坚持积极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10强”民营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的“10快”民营企业。2008年,潢川县民营企业达到16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发展到6家,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共完成增加值55.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5.8%,居全市,实现税收超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潢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擎天柱”。

      坚持产业富民,实现农业发展新进步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信阳地区个外资项目落户潢川,“公司+农户”的华英模式在全国养殖行业率先形成。历经18年跨越发展,一个总资产超10亿、年养殖加工能力1亿只、年产值突破40亿元、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现代化鸭业王国——华英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引领豫南产业化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养鸭带动了一个产业,潢川县积极推广放大“华英模式”,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使农业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

       培育产业集群,放大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回归、争跑项目、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群体。全县现有各类龙头企业32家,新增龙头企业7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和服务体系支撑,目前潢川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比较优势明显的1亿只樱桃谷鸭、24万亩花木、120万头生猪、100万公斤生态中华鳖以及羽毛、水产等六大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最大的樱桃谷鸭养殖加工基地、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闻名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猪供港基地、羽毛和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打造特色产业链,扩大带动优势。华英鸭业形成了集种鸭孵化、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制品、羽绒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花木产业形成了从种苗培育、栽植管护、园林设计到承接大型绿化工程的产业链。生猪产业形成了从种猪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控到商品猪出口的产业链,建成了规模以上养猪场1000多个。水产业形成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出口创汇的产业链。羽毛产业形成了原料进口、羽饰加工、包装制品、出口创汇的产业链。粮食加工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这六大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直接解决就业和就地转移劳动力16万人以上。

       打响知名品牌,提升竞争优势。靠领先创品牌,靠标准创品牌,靠市场创品牌,靠生态创品牌,成功创建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进一步打响了华英鸭、潢川花木、黄国大米和水磨糯米粉、豫鸣生猪、张集羽毛、光州黄鳖等一批在国内外叫响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华英继荣获“中国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之后,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鸭肉供应产品。邬桥鱼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光州甲鱼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裕丰“雪崖”水磨糯米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依托上万名花卉经纪人、园林花工,特别是莱泰、豫园等28家国家二级资质以上园林绿化企业的带动,进一步拓展了潢川花木、园艺、盆景的国内外市场。

城市新貌

       坚持城镇带动,实现城镇面貌新变化

       围绕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潢川县全力做好“让水城花乡秀美潢川”这篇大文章,积极加快中心城区与开发区、华英工业园的“三区”对接发展,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带动力。

       高点规划,提升了品位。按照建设116平方公里中等城市的布局和加快“潢光一体化”的战略部署,高起点修编了城市新区、华英工业园区、京九大道等重点区域规划,优化了城市区域布局;规划并完成了东部物流园区、粮油加工集聚区,西部肉制品加工集聚区,南部生态文化景区和北部行政商住区4大功能分区;聘请专家名院,先后完成了京九大道、潢河治理三期、万亩花卉精品博览园、蔡氏河城市生态公园、黄国故城保护开发等重点区域,提升了城市品位。

       统筹推进,完善了设施。组织开展“百日百公里”交通大会战,农村公路建设包括村村通、组组通取得历史性突破;潢江路、潢上路、潢堡路改建工程等顺利竣工通车,彻底解决了沿路乡镇群众出行不便的老大难问题;建设沼气池3190座,解决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101个广播电视村村通“自然盲村工程”和第二批100个行政村的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建成城关爱国康居示范村,启动了白店潘店、仁和亚港、上油岗胡林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扩质提容,扮靓了形象。强力推进21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了全市首家城市规划展览馆;完成了潢高分校一期工程、潢河沿岸二期上游北岸治理工程、黄国商业广场、潢河2号橡胶坝、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等工程;护城河市场改造、文化会展中心建设等工程正在快速推进;日供水10万吨的第二水厂正式建成通水;污水处理厂在全市率先建成运营并通过省级验收,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4.9平方公里,新增2平方公里,人口达34.5万人,新增2.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6.6%,位居全市前列。

       精细管理,秀美了城乡。坚持以“六城联创”为抓手,在城区积极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和畅通工程,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开展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强力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城市建设行为。硬化背街小巷19条,改造公厕50座,整修花坛、改造街头绿地2万多平方米,升级改造加油站14个,改造架空线路160余条。狠抓乡镇创建,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加大乡镇首集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集镇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