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特点分析
张建君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在实体经济领域不断蔓延和扩张,各国实体经济普遍遭受冲击,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全球面临信用和信心的双重危机。世界经济从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突然转向一个恐慌的危机时期,正面临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局面。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三点,即繁荣结束,危机加重,衰退逼临。
一、全球21世纪轮长波繁荣期已趋于结束,萧条期逼临
世界经济刚刚经历了21世纪个黄金周期。虽然2001年美国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当年爆出安然公司(Enron)、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安达信(Aahur Andersen)、施乐(Xerox)等一系列公司造假丑闻案,但危机并没有冲击到实体经济。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美国只是在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率(一1.3%),当年经济仍然保持了2%的增长率,2002年则保持了1.9%的增长率。2002—2007年世界经济经历了普遍性增长的繁荣局面。2003—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5%左右,这是世界经济近30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世界经济处于21世纪个经济发展的黄金周期中。这轮黄金周期有三个突出特点。,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异军突起。2003—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了年均10.6%,同期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8.6%左右,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接近7%;印度、俄罗斯、巴西继中国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均突破1万亿美元,被高盛投资公司命名为“金砖四国”。第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2003—2007年GDP达到年均接近3%的增速。尽管在2007年2月美国就爆发了次贷危机,但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经济2007年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对美国而言,这仍然是一个较好的增速。第三,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包括欧元区和日本也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局面。其中欧元区2006年经济增长2.6%,2007年是2.2%;日本2006年的经济增长2.8%,2007年也达到2%的增长率,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也达到2.1%左右的较好水平,呈现出走出经济低迷状态的发展态势。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国家均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这样一个较好的点位,成为21世纪轮的繁荣周期。可称之为全球.21世纪轮长波繁荣期。现在,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纵深化发展和全球传播,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21世纪轮繁荣期已趋于结束,萧条期已经逼临。
二、金融危机的纵深化发展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全球经济面临信用和信心的双重危机
金融危机纵深化发展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一方面表现为金融体系的危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消费信心危机。一个影响虚拟经济,一个影响实体经济,世界经济的两大领域都出了问题。次贷危机使得美国过渡消费的债务链严重断裂,金融体系首当其冲遭遇危机。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自此,美国华尔街的五大投行纷纷出现巨额亏损,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廉价收购,9月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遭到破产清算,一周之后美联储批准独立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标志着美国独立投行模式的终结。2008年9月,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贷美相继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截至2008年1 1月14日,两房股价分别重挫98.9%和99.2%。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传导的关键是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尤其是美国过渡消费和滥用信用所引发的美元信心危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近几年一直在贬值而且幅度相当之大。近五年来美元对欧元贬了43.9%,对英镑贬了30.6%,对人民币贬了10.2%,造成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严重不稳定。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美元不断贬值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例如石油、铁矿石等),国际投机因素参与其中,世界经济因此动荡不稳。可以说,美元贬值推动了次贷危机,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危机不断的扩散。同时,1995年美国个人储蓄率还有4.6%,2004年就降为1.8%,2005年一度降到O,由于利息负担降低,美国居民大量投资房产等耐用消费品,美国消费者未偿还贷款总额达到2万亿美元,由于无力偿还而形成的呆滞借款越来越多,美国家庭负债总额接近8万亿美元。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严重动摇了世界经济的信用基础,影响了世界市场的消费信心。
三、虚拟经济的危机扩散并快速向实体经济传导,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慢
2008年下半年,虚拟经济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快速传导,国际市场上的风险越来越大,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慢,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衰退。2008年下半年,美国企业传出一系列惨淡消息,包括裁员、申请破产保护等,强大的美国汽车工业也境况惨淡,美国第二大电子产业零售商Circuit电器连锁店申请了破产保护,9月被政府国有化的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公布创记录的290亿美元亏损,10月2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从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中拨出200亿美元注资花旗集团,花旗被迫宣布全球裁员5.2万人。这表明金融危机已经在实体经济的内部开始扩散。当然,目前的危机程度还不能和1929年美国大萧条相比。1929一1933年的大萧条,1932年美国股市下跌90%,约9000家金融机构倒闭,失业率上升到25%,1933年的美国GDP约为1929年的1/3;这次除了影响较大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宣布破产,问题主要集中在美国的投行模式。2007年美国GDP的增长率是2.2%,2008年前3个季度增长率分别是O.9%、2.8%和-0.3%,平均达到1.1%的增速,美国失业率2008年第三季度才达到6.5%,截至2008年10月美国股市跌幅才达到40.8%。实践证明,美国所鼓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思路已经破产。如果虚拟经济的危机进一步扩散,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有资料显示。14个发达国家中,家庭住房资产总额按市价计算约60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国家GDP总额的2.2倍,全球GDP总额的1.1倍,如果套用经合组织计算出的背离率,那么其中20万亿美元都属于被高估计的价值,相当于全球GDP总额的1/3,日本生命保险基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石川达哉认为如果房价回归理性,全球因房地产泡沫破灭将损失20万亿美元。美国以外的其它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减慢已成定局。
四、全球金融秩序面临重组,生产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据世界银行按市场汇率计算,2001—200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4.5%,居美国之后是第2位,美国是19%。如果按照购买力测算,中国贡献要达到39%,而美国只有12.5%,也就是说,中国为世界经济在21世纪轮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引擎。这一轮危机随着金融体系的动荡和生产秩序,而且将引发世界生产格局的较大调整。以美国过度消费和中国过度生产,美国以金融为重和中国实体经济为重的生产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中国作为实体经济大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价廉物美消费品的出口导向型生产格局,将被迫进行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调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能够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加工贸易格局和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加以调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国作为世界金融大国和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结算货币的地位,也将遭受重大冲击。新兴国家如果不能利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强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以及金融方面的战略协同,将很难避免此后类似危机的再度冲击。
五、全球金融危机纵深化发展的直接危害,就是伴随危机的加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
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衰退,并且正在加速。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的增长率是-0.3%,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企业周期认定委员会”近期认定,美国从2007年12月就已陷入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日本GDP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经济衰退程度超出先前预期。德国200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分别是-1.6%和-2.0%,已经陷入衰退;意大利200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分别是-1.2%和-2.O%,也陷入衰退;法国2008年第二季度为-1.2%,第三季度的增长率虽然回升到O.4%,但短期内很难摆脱经济低迷状态;总体来看欧元区15国,200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分别是-0.8%和-0.8%,已经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美国2009年经济下降O.7%,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分别下降O.5%、1.3%和O.2%,欧盟预测德国明年经济为零格局的调整.不但要努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增长,(IMF)、预测是-O.8%,德国政府最乐观预测也只有O.2%。其中美国10月份失业率上升到6.5%,11月上升到6.7%,创14年来水平,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失业率大幅上升,建筑业失业率达到10.8%.是2007年的两倍,美国失业人数增加了60.3万,失业总人数达到1010万人,创了25年来的水平,其中不缴纳医疗保险和提供休假福利非全职劳动者人数达到670万。2008年10月份,欧元区15国失业率达到7.7%,失业人数达到1200万。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降,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降至2001年10月以来最低点。同时,新兴国家受到拖累遭遇经济困难,增速下滑。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到9%,有很多专家预计,如果我们不出台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速可能会下滑到更低水平;俄罗斯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85%一6.9%,IMF预测2009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为5.5%,呈现明显下滑态势。所谓的新兴国家由于股市受到打击,出口受到抑制,普遍出现了增速下滑的问题。
六、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展望不容乐观
目前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和高风险的因素,全球生产和国际贸易增长率明显下降,一些发达国家显著衰退,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趋势加重,全球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问题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危机尚未触底。专家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2008年是2.6%,2009年是1.6%,国际贸易的增长率分别是4.3%和3.2%。根据IMF预测,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增长率只有O.1%,其中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日本均为负增长,乐观的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对世界经济复苏有三种预测,种预测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曲线是V型,即2009年降到最低点,从2010年开始复苏,这和APEC的峰会路线图比较一致。2008年11月23日,APEC峰会誓言18个月解决金融危机,实行抑制景气趋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并采取一切必要的经济及金融行动来解决危机。第二种预测是U型复苏景象,就是世界经济至少需要经历两年时间的衰退(2009年和2010年)。第三种预测就是L型的复苏曲线,即还不能确定什么时候经济恢复增长。按照熊彼特长波理论的观点来看,从二战结束,到2007年恰好是60年的一个繁荣周期,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是区域稳定、经济繁荣,各国普遍享受和平与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这次危机是不是预示着60年繁荣期的结束?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这是各国学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经济复苏的预期方面,很多学者认为仍然不能过于乐观预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经济像2001年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危机一样,只是清除了金融领域过度投机所形成的财富泡沫,在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转向新一轮金融继续扩张的道路。因此,这次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稳定,并不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谜题。一方面,如果按照经济周期固有的趋势发展,世界经济可能会面临一个相对较长的下行期间,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积极承担起稳定美元和稳定美国投资市场的道义责任,抑制美国投机基金的过分投资行为.全球经济的重振至少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这正是世界经济复苏所迫切需要的基础条件。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