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优势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强化优势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王文博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现有8个镇、1个乡和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共有人口59.9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1万人。南北长41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668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893人/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密集区之一。临淄经济繁荣,工农业发达,历史悠久。临淄工业一直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是历代产粮基地,享有鲁中粮仓之美称。2007年临淄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8亿元,人均地区总值7.97万元;区域内财政总税收71.3亿元;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26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结构。
一、大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大企业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以现有大企业的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产品等资源优势为依托,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临淄区境内有齐鲁石化、辛店发电厂等大型国有企业。齐鲁石化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引进、改造、创新、发展,已形成一个上中下游产品一体化的技术先进、国内最大规模之一的石化企业。至2007底止,齐鲁石化炼油装置年生产能力已达到千万吨规模,与镇海、茂名、金陵石化并列全国四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乙烯装置年产乙烯突破75万吨大关,在全国大型乙烯排名中名列。临淄石油化工业是以国家驻地特大企业与地区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协作配套、与区域经济相融合、上中下游产品系列深度开发、促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大型石油化工重要产区。
在齐鲁石化对国有企业建设的过程中,临淄区提出了“服务国有大企业建设,促进临淄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企业协调建设用地及后勤服务等,先后成立了“支援乙烯建设办公室”、“工农协作办公室”、“服务齐鲁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临淄区政府在为齐鲁石化公司等国有企业建设、改革、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快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是与齐鲁石化公司联合共建了一批配套项目;二是鼓励临淄地方企业与齐鲁石化公司企业联合,合作、合资建设了一批加工项目;三是临淄地方企业利用齐鲁石化公司的产品作为原料,开发了许多深加工产品;四是临淄地方企业利用齐鲁石化的人才资源、技术开发能力、化工信息资源,开发了许多精细化工产品。临淄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化工和塑料已成为临淄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07年临淄地方规模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实现649.02亿元、59.49亿元、42.03亿元,化工和塑料分别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5%和15%。在城市建设中,。把企业生活区和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共享,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临淄坚持与国企“同发展、共繁荣”的原则,强化经济手段,冲破行政制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到紧密结合,共同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以国企的技术、经济条件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强化临淄区的投资环境,支持以齐鲁石化为核心的石油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壮大。打破了行业和隶属关系的限制,进一步广泛开展横向联合,形成同国企在新形势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新型关系。在大力支持齐鲁石化公司企业改革的同时,围绕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重点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做到两个方面互相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临淄大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园区经济强势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园区经济是一个重要特征。临淄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为精细化工、塑料、新材料和生物制品四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进一步调整经济布局。把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鲁化学工业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把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把齐文化开发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2007年全区新增经济总量中园区经济占78%。(1)齐鲁化学工业区是临淄经济跨跃式发展的重要载体。齐鲁化学工业区总体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现有建成区22平方公里,新规划区20平方公里。划分为炼油化工区、乙烯联合化工区、伊士曼化工区、精细化工区、塑料加工区及化工塑料产品技术贸易区5个功能区。近五年化工区规划建设项目投资200亿元。(2)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实现种植良种化、操作机械化、灌溉自动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企业化,真正办成农业科技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上规模、上水平,力争建成全省知名的农业现代化示范精品工程;加快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重点在推广植物组培、生物工程、遗传杂交、转基因工程、工厂化育苗、贮藏保鲜等技术方面取得明显成果。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已达121个,功能性休闲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兔巴哥系列膨化食品、乳制品项目、优质大樱桃示范种植项目、名优稀特果种生产示范、授粉熊蜂周年繁育、兰狐良种养殖及繁育、优质花卉苗木种植繁育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发区管理培训中心、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3)齐文化旅游开发。齐国的发展史和齐文化的形成是一部改革开放和经济长盛不衰的历史。齐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思想、政治、经济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构成了齐文化的一大特点。通过齐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确立起齐文化开发在临淄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齐文化开发作为临淄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作为增加临淄在海内外知名度和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有效手段,把齐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构筑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齐文化开发格局。
三、化工、塑料、新材料和生物制品优势产业突出发展
临淄把精细化工、塑料加工、新材料和生物制品确立为工业发展战略优势产业,不断向规模化、系列化和深加工方向发展,培植和发展壮大了企业集团。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四大优势产业规划和结构优化战略,这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初步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支柱。
精细化工“十五”期间迅速发展,现已形成塑料助剂、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等十几个门类,产品上百种。1999年,全区精细化工企业50多家,全区精细化工企业年销售收19亿元,约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5%,实现利税1.88亿元。到2007年,全区精细化工规模企业发展到280余家,全区精细规模化工企业年销售收人19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1%,其中32余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在建工业项目中精细化工项目比重逐年增大。精细化工已成为临淄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塑料加工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已成为江北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基地。据统计,全区现有塑料加工企业400余家,分布比较集中的乡镇有:辛店街道办96家,金岭40家,南王30家,朱台28家,全区塑料加工能力达35万吨。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农用塑料占总塑料加工能力的66%,包装塑料占总加工能力的14%,塑料建材占总加工能力的11%,粒料类占总加工能力的9%。
生物制品有一定的基础,生物制品发展到20余家,中轩的黄原胶、顺达的生物蛋白与制药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5000吨/年L-乳酸项目、1000吨/年L-谷氨酰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新材料工业具备了一定规模,稀土分离及深加工,新型陶瓷管壳生产能力及新产品研究开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稀土龙头企业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临淄有色金属冶炼厂起步较早,加之与国外合资合作,稀土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出口创汇能力、稀土深加工能力、稀土应用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己占据了一定地位。山东晨鸿电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陶瓷企业也初具规模,现己具备8万只/天真空开关管、30万支/年陶瓷管壳的生产能力,通过联合开发、引进技术,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己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开发的微波管、行波管已取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新型陶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淄博空调风机有限公司的ZnO夺敏电阻生产能力 己达8000万支/年,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公司的1000万片/年陶瓷覆铜板、临淄红星化工厂1万吨/年高纯纳米级氧化锌、山东天辰股份有限公司800吨/年的氧化铝球石、临淄迅达化工有限公司500吨/年氧化铝开孔瓷球产品已初具规模,成为新材料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蔬菜、畜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临淄农业的发展,以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发展“三高”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立起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农村经济新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一直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1)发展蔬菜是临淄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加快蔬菜发展和实施“瓜菜富民”战略,着重在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上作文章。抓好全国西红柿、甜椒等优质蔬菜出口基地建设,全面优化品种结构,实施良种工程,通过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效益。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8.70万亩,总产量达到18.20亿公斤。皇城蔬菜基地获全省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畜牧业是临淄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把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畜牧养殖小区,形成奶牛、特色养殖、生猪、蛋鸡和肉食鸡四大基地,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17万吨。(3)农业企业化经营全面发展。把农业企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体制上解决传统农业经营方式。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带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向效益型、规模化发展。从体制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把“公司制”引到农业生产中来。大力培植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向两头延伸,不断提高深加工层次,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围绕专用面粉、专用淀粉、肉牛出口、肉制品、奶制品、蛋粉等主导产品,有重点地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30家,过5000万元的15家;主要农产品合同购销率达50%以上。
五、齐文化开发和现代物流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的历史,及两汉为王都,千年沧桑,为临淄留下了浩繁的文物古迹,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临淄是齐文化的发祥地,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片古老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哺育出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谋略家、理论家。开发古齐文化之瑰宝,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临淄齐国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保护基本完好,有重点遗址48处。临淄现有封土古墓葬150余座,均为春秋到两汉时期的名君、贤相、义士、良将的陵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田齐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齐国留下的文物古迹浩如星繁,齐国历史上有姜太公、管仲、晏婴、贾思、孙子、司马穰苴、田单等齐国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农业家,在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铸造业、娱乐业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和实物。齐文化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有着重要地位。
齐文化开发初具规模。二十年来,临淄相继建成了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周殉马坑、中国古车博物馆、姜太公祠等颇具影响的、高品位的文物旅游景点,真实地反映了齐文化历史遗存和内涵,也正是齐文化的闪光之处,初步形成了北有齐故城,南有田齐王陵,东有古车博物馆,西有大武汉墓的齐文化旅游框架。临淄齐文化开发以形成规模为目标,以齐文化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齐国故城景点为核心,以恢复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为重点,以二十几处景点为依托,以城区服务为配套,形成齐文化城的基本框架。一是以现有的齐国故城为重点的历史景观区,包括齐国历史博物馆、排水道口、田齐王陵、古车馆、殉马坑、大武汉墓。二是再造新景观。在齐文化园内重新规划建设,体现齐文化特色,集娱乐、参与为一体的永久性、高档次齐文化景观。三是根据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辅之以古车馆、殉马坑娱乐、参与性项目开发等。四是进一步加大自然景观建设。以及在景点沿途开发建设具有齐文化风韵的服务网点。总体上形成五大景区;齐文化园景区,齐国故城历史景观区,牛山田齐王陵景区,车马馆景区,马连台、公泉峪、稷山郊野自然风景区。
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第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功能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够降低企业和社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传统流通业的提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临淄具有物流总量大、交通通信发达、交通设施完备等优势,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东风货运编组站具有较大的传输能力,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搞好齐鲁化学工业区的物流传输中心建设,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加快传流运输、仓储等服务企业的转型,实现企业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挥我区石油化工基地的优势,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