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和谐发展
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和谐发展
中共方城县委书记 梁天平
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体系是支撑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平台。
方城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方城的自然资源优势,从特色基地建设、配套市场建设、产业龙头培育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等方面入手,重点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构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
一、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确保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加快特色乡镇、专业村建设,建立优质小麦、专用玉米、花生、小辣椒、烟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90万亩。
1、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
选择以郑麦9023、豫70、偃展4110等优质小麦品种,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70万亩,实现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高产达到500公斤以上。主要集中在平原乡镇,博望、赵河各10万亩,券桥、清河、杨楼、小史店各6万亩,广阳、独树、古庄店各7万亩,杨集5万亩。
2、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
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已建立30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平原区、鸭河灌区及东部灌区,其中赵河、博望、券桥各6万亩,清河、独树、古庄店各4万亩。主要以鲁单981、中科四号高淀粉玉米品种为主。
3、优质花生基地建设
围绕当地传统种植习惯,已在花生主产区建立40万亩生产基地。其中广阳7万亩;杨楼、独树、古庄店、小史店各5万亩;杨集4万亩,二郎庙3万亩,柳河2万亩;拐河、四里店各2万亩。主要以白沙1016和罗汉果等品种为主,亩产达350公斤以上。主要建立日本枥木三樱椒和子弹头小辣椒生产基地,面积已达30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岗丘区及东部风口区,涉及杨集、独树各7万亩,杨楼6万亩,小史店、古庄店各5万亩。实现平均单产20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250公斤以上。
5、优质烟叶基地建设
以清河、广阳、赵河、柳河为重点,发展优质烟叶8万亩,年产烟叶20万担,已成为上海中华、杭州利群等国内大型卷烟集团的优质原料基地,每年订单量10万担左右。
6、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
主要以西北部和东部浅山区为主,涉及拐河、四里店、小史店、柳河、古庄店、二郎庙、杨集等乡镇,品种主要是香菇、黑木耳及平菇,年产1万吨以上。
7、中药材生产基地
利用方城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基地6万亩。其中仿野生裕丹参3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浅山区杨集、拐河、四里店三个乡镇,年产量1200万公斤。
二、配套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
围绕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套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有力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现已建成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1个,年交易总额达25.6亿元。其中粮油交易市场6家,年交易额67250万元;畜产品交易市场4家,年交易额47000万元;蔬菜、果品、小辣椒交易市场8家,中药材交易市场2家,食用菌交易市场1家,年交易额142000万元。
1、粮油市场
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有二郎庙乡三粉市场、小史店粮油购销中心、博望镇白河花生交易市场、独树镇花生交易市场、广阳镇花生交易市场、城关镇粮食交易市场等6家。广阳镇花生交易市场占地50亩,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6000万元,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有稳定的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农户4万多户。二郎庙乡三粉市场交易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680万元,依托基地10万亩,分布于方城东南部旱作丘陵区,市场主营三粉,即粉条、粉丝、粉面,年销售三粉1200万公斤。其余乡镇的粮油市场,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带动农户5万余户。
2、畜产品交易市场
现有城关、广阳、柳河三个规模较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固定资产总额220万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交易大棚5000平方米,年交易各类牲畜50万头(只),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每个市场均有2—3名管理员及5—10名交易员或经纪人,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和服务。方城县翔裕禽苗交易市场,固定资产10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经营鸡、鸭、鹅等禽苗,有稳定的养殖基地1000万只。每年春季全县2000多名经纪人到该禽苗市场将近10亿只禽苗销往全国各地,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3、小辣椒、蔬菜、果品交易市场
全县共有小辣椒、蔬菜、果品交易市场8家,交易品种主要是小辣椒、蔬菜、果品等,年交易额达10万吨以上,交易总额5亿元以上,带动基地40万亩,带动农户5万户。其中规模较大的市场有:
县城南环路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固定资产500万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蔬菜交易大棚15000平方米,设固定摊位200余个,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
杨集西桥小辣椒交易市场主营小辣椒,交易面积40万平方米,据有商户106家,带动基地30万亩,带动农户2万多户,年交易小辣椒6万吨。该市场采用农户直接对准外来商户销售的方式进行交易。市场成立由工商管理人员、商户代表及乡村干部为成员的管理委员会,交易旺季车水马龙,规范有序。
4、中药材交易市场
方城中药材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目前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拐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四里店乡中药材交易市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500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交易大棚42座,主营产品为裕丹参、板兰根、天麻等。年交易中药材上千吨,交易额8000万元以上,由此带动农户1.5万户,建立稳定基地3万亩。
5、食用菌交易市场
拐河镇食用菌交易市场,占地lO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营香菇、平菇、黑木耳等,年交易额达到l亿元以上。
三、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方城县坚持把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出台专项政策,进行着力培育。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和经营实体,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达到每个特色产业都有l家以上规模型龙头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资产投入已达2.1亿元,直接带动基地78万亩,直接带动专业基地农户18.5万户,带动专业农户户均增收1000——2500元。
现有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其中,胖哥健民食品公司一期工程投资6500万元,年加工面食、蔬菜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3000万元,实现就业1300人。天裕食品公司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年加工花生10万吨,实现就业500人。
四、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自愿组织、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搞好协调服务,积极引导基层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干部、农技人员、专业大户、经纪人等领办、创办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商会、经济联合体、销售公司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民办、民营、民受益” 的目标。
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9个,其中种植业40个,林业22个,畜牧业35个,渔业7个,农机业12个,其它行业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员总数5210人,其中农民成员5020人,法人单位成员223个,其它成员357个,带动农户19234户,带动建立稳定的种植业基地11.687万亩,畜禽养殖基地饲养量达到365.7653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6.64万亩。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1945.3万元,上缴税金390.8万元,社(会)员纯收入总额达到625万元,人均纯收人1200元。
方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特点为多主体发起兴办,形式多样。其内部运转状况及领办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如赵河镇农机作业协会,由赵河镇农机能手申自明发起,部分大中型农业机械持有者入股建立的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现有会员136人,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86台,主要从事农田作业的耕、耙、播、收、灌溉、植树挖穴、挖沟、挖坑等。2006年,该协会完成作业面积32.46万亩,农机作业总收入97.38万元,每个会员机手净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二是村干部领办型。如独树镇金银店村林果协会,自2003年5月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全村林果业生产为宗旨,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转机制,以“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事为着力点,热心做好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大产业联结,带领社员闯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全村林果生产快速发展。2004年全村栽植大冬枣树600亩,大白桃320亩;2006年全村林果产量达到55万公斤,产值达到500万元,社员从中受益平均5000元。
三是农技人员领办型。方城县蚕业协会自2004年5月创办以业,农艺师冯春营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组织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社员及蚕农制种养蚕水平。两年来,共办养蚕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数6000多人次,同时,帮助社员引进优良蚕种,及时发布供求信息。2006年,通过蚕业协会的组织引导,全县放养蚕卵2100公斤,产茧总量达到7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1200万元,创历史水平,会员从中受益平均5000元。
四是企业带动型。方城县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托健民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社员)”的产业化模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2006年在清河、袁店、赵河、券桥等8个乡镇发展荠菜、蒲公英、青刀豆、绿花菜等蔬菜基地1万余亩,带动农户6000多户,亩效益达到3000元以上。
五、方城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方城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高方城县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户和农业企业收益,达到农业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加快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产业,将成为新形势下方城县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趋势。
拟从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三个方面,优先在裕丹参、小辣椒、烟叶、花生、野菜等产业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和管理体系,逐步在其它产业推行,以此提升方城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标准化水平,打造形成方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仿野生裕丹参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方城县现代农业产业的首选项目。仿野生裕丹参是方城县历史悠久、特色明显、辐射面大、增收增效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现有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建立“方城仿野生裕丹参标准生产体系”,不但对方城裕丹参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传统中草药标准化生产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烟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方城8万亩烟草生产基地建设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产业运作和管理的有效模式。围绕方城40万亩花生和30万亩小辣椒基地,建立形成规范化“四位一体”产业运作和管理模式,使现有的种植规模优势转变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构建全国首家标准化、有机野菜产业体系,将形成方城特色农业产业的亮点。在现有野菜种植、加工基础上,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从野菜种植、生产管理、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有机管理体系,提升野菜产业技术含量和创利水平,形成国内首家野菜标准化有机产业体系,与国际接轨。
通过仿野生裕丹参和烟草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提升,花生和小辣椒的产业规范化提升以及野菜标准化有机产业体系的建立,初步形成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特征的方城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辐射面积80万亩,推动方城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