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河南务实发展静悄悄
2011-08-09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316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靠什么?
“讲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我们都要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向全省领导干部提出的郑重要求。
未必波澜壮阔,却已润物无声。刚刚出炉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2%。夏粮连续9年增产并再度全国夺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可喜变化,省内务工人员总量首次超过省外。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已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务实河南”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形势逼迫转变——
“老四难”和“新四难”并存,领导方式不适应新的形势,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发展方式转变
正在持续。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立足省情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践证明这些年来河南走的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经过持续努力,河南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粮食生产大省。
一组数据足以显示,“大块头”的河南堪称中部六省响当当的“领头羊”:“十一五”期间,河南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均翻了一番,分别突破2万亿元、1万亿元、2000亿元和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5000元。
难在持续。河南虽然“块头”大,但“体格”不够强,人均指标、效益指标还不高。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同属中部的安徽,地区生产总值是河南的一半,财政收入却是河南的3/4。特别是在上下齐心继续为中原崛起而发力的时候,两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让河南有些猝不及防,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纷纷大幅度下滑。环顾四周,兄弟省份竞相发展,形势逼人。
原因何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来得晚、影响深、走得迟”,保民生、保粮食、保增长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相对粗放。
重在持续。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把正确的路子持续下去,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找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应运而生,并获得国家大力支持,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亿万中原人民群情振奋,倍受鼓舞。
为在持续。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有所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
成绩面前,河南省委始终保持着清醒。他们发现,建设中原经济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老四难”尚未根本解决,“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等“新四难”又越来越突出。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各级领导干部。要打破“老四难”和“新四难”并存的局面,要持续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领导干部准备好了吗?答案不容乐观。
一个典型案例足以说明目前领导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去冬今春,河南一些地方频频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强行“拉闸限电”,群众叫苦不迭……在林州市,最低气温达零下10摄氏度,却因为强令关停热电厂的供暖设施,市民陷入“冰窟”。告急热线通到省委。省委迅速回应,反复强调:我们做工作不能简单化,要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节能减排要靠发展,靠科学发展!
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只是一个方面,领导方式深层次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出发点不端正,头脑不清醒。片面追求GDP,经济总量上去了,群众怨气增多了;
作风不扎实,能力不适应。习惯于下基层指定路线走走,坐在车里转转,听喜不听忧。唯书、唯上、不唯实,怕冒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
方式方法落后,体制机制不顺。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死抱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不愿主动转变职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奖惩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风正气顺的用人导向尚待更好树立。
更为危险的是,“野蛮拆迁”、“暴力城管”等危害百姓的现象时有出现。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薄,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手段、方法有限,群众反映强烈。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没出路。
学习助力转变——
创新学习形式,统一思想认识,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敢于提出破解矛盾和问题的办法
增强能力才敢直面矛盾,形成共识才能破解难题。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去年底今年初,《河南日报》率先刊发9篇政论,提出转变领导方式的“八个关键词”,提醒广大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应该做到: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注重整体“大局”,提升“创新”能力,讲求“责任”意识,强化“求实”和“为民”。“八个关键词”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其核心是发展和为民。
思想逐步统一,第二轮学习讨论更是直击心灵深处。今年第二季度,全省18个省辖市相继在《河南日报》等媒体上主动“亮丑”,用“十八谈”的形式,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洛阳市委首先反思: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什么没有一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名、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为什么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文化产业总量仅居全省第五、增速仅排第十一位?归根结底:领导方式亟待转变。许昌市委寻找“短板”:经济结构不优,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
“十八谈”每一篇都在省内外引发一次思想“冲击波”。大河网大河论坛上的讨论内容单条帖子点击量超过40万次,网友有效回帖近1200篇。省直各部门、108个县也各自主动找问题,找差距,找出路。
知耻而后勇。河南省委要求,关键要提出破解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在学习和反思之中,各地积极探寻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安阳市提出把文化力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去破解;南阳市提出“四个着力”,补齐“短板”,既“赶”又“转”,打造中原经济区“连南启西”的前锋和桥梁;周口市提出不牺牲粮食和农业,变“包袱”为“财富”,转变运作方式,目标定位从“不拖全省发展后腿”转为“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濮阳提出打破“边缘化”的观念,努力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急先锋……商丘、信阳、三门峡等河南8个周边市,个个摩拳擦掌,要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
深入学习,反复讨论,全省上下逐步取得共识:领导方式的转变,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思想观念的转变、方式方法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来促进领导方式的转变。要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务实推动转变——
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实求效,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把工作做实
- 上一篇:吉林隆起发展脊梁
- 下一篇:农民合作社+企业=平价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