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卫:围绕“和”字做文章 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科学模式
2011-08-01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042
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青海省地处祖国西部,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做好青海省的社会管理工作,对于探索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海省紧紧围绕“和”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在实现秩序和谐上下功夫
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事关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实现社会秩序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秩序,青海省着力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五种能力”。
着力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为此,青海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深入开展“清积案、化新访”专项活动,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千方百计解决那些久拖不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对矛盾纠纷的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和限期办理。
着力提高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结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将流动人口全部纳入实有人口管理范畴。坚持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切实解决好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同时,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员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建立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使企业和员工都获益;围绕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的管理体制,使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社会管理的有益补充。
着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预知、预防、应急处置能力;按照中央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认真总结群防群治经验,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着力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一方面,抓住源头,加快建立健全全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在出台、上马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抓住“后头”,加快建立健全集中疏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演练磨合,加强工作衔接,提高实战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发现得早、处置得快、控制得住、解决得好。
着力提高信息网络管控能力。建立法律法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解决有效管理问题;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发现和引导网上舆论,解决有效监控问题;建立有害信息监管和查处机制,提高对网络事件的处置能力,解决有效处置问题。
在保障群众和乐上下功夫
保障群众和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有效保障群众和乐,青海省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真正做到社会管理工作让群众得益、让群众满意、让群众高兴。
带着深厚感情开展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必然涉及如何处理干群关系的问题。在干群关系中,干部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放在心上;只有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为此,青海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呼声作为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在群众工作中,青海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多用真诚服务的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安危冷暖,真心对待每一位群众,耐心关爱特殊人群,热心帮助困难群体;多用平等协商的方法,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尊重不同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和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多用深入一线的方法,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多用宣传解释的方法,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给群众,把群众的权利交给群众。
完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为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青海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增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把党对群众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切实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只要我们抓住协调群众利益这个核心,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青海省强调:干部的政绩在于人民的利益,干部的前途在于人民的幸福;服务人民,没有,只有更好。继续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着力打造“十大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使一些重要民生指标走在西部前列,让青海各族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