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亿万农民的幸福——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
2011-05-17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7868
以东莞为例:目前,基层党员100人以上的村社超1/3,最多的超过了300人;全市3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党委,200多个村建立了党总支。2008年开始,东莞打破了那种先由党员选出支部委员、再由支部委员选举书记的传统做法,率先在16个村社试点党员直选书记。“这次换届,我们原来定的目标是直选比例达到30%,没想到主动要求直选的村很多,最后统计比例超过了40%。”
随着经济发展,东莞市绝大多数村庄已完成了工业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庄。过去只要资格老,党龄长,懂农业生产就行了;后来,不光要懂农业,还要懂工业,懂生产营销;现在讲产业升级,讲社会管理,带头人还要懂商贸、懂保护和治理环境,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堂镇潢涌村党委书记黎锡康坦言,现在做村书记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要不断发展,把大家的口袋越填越满;同时还不能污染环境,给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医疗服务。
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素质,东莞市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支部书记学习论坛”,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省市领导给支部书记上课。为培养支部书记后备队伍,从2005年开始,东莞市启动“书记后备队伍示范工程”,当年选了100个村,每村选拔出1个年轻党员,由市委组织部门帮助培养,先后到高校、经济落后地区、市级机关接受锻炼。这100人中,已有50人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同样,江西省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抓好省级示范培训,带动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全面轮训,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年接受一次县以上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去年,江西各地累计培训村党支部书记1.7万余人次。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建设好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和有活力的党员队伍,尤其是要依靠这些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和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带头人。”江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俞银先说。
江西省通过选派县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配齐配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目前,全省选派到难点村、后进村、软弱村任职的机关干部3946名,其中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1461名,占全省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8.6%。
按照不低于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的原则,江西省确定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报酬,全省8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所有的离任老村支部书记、老村委会主任分别可以领到每月80元和70元的生活补助。
“一个泥腿子可以转换身份,成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让我感受到了尊重,给了我进步的空间,促使我更加努力,现在工作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甜头。”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泉塘村支书桂发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