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辽宁产业集群丰厚度
2011-05-03 来源:《辽宁日报》 点击数:4250
核心提示
到“十二五”末,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基本实现全面振兴,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新型产业基地与老工业基地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形态,通过企业群体协同效应和区域创新系统,形成具有产业规模性、发展区域性、竞争国际性的产业聚集区域。辽宁要全面提升产业集群丰厚度,需要以集中度、领先度、完整度和关联度为抓手,在推进集群规模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建设、促进协作网络发展方面下功夫。
产业集群是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群是以优势产业定位、完整产业链条、现代产业业态和相关资源整合为特质形成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集群的纵向发展,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紧密联系的产业技术链和产业价值链,使区域产业整体融入到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学习、协同竞合的发展态势之中。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壮大,将促进产业集群的横向发展,形成围绕产业发展全过程提供各种相关要素和服务的经济组织聚集,从而使区域产业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充裕的资源供给。
产业集群内形成的这种良性循环的 “产业生态链”和 “经济生态圈”,使其中的企业都能从中受益,获得外部经济性,以及竞争、合作、交流、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并形成持续的区域竞争力。产业基地实质就是产业集群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以及特色经济比产业集群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基地基本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有力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扩散,带动相关产业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增长质量、增强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不仅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极,而且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期。产业集群以其独到的发展特征和经济效应,成为辽宁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完整度和丰厚度,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对于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具有战略性意义。
全面提升我省产业集群的丰厚度
我省产业集群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受老工业基地衰退等因素影响,发展速度、总体规模、产业竞争实力与沿海一些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为例,1995年10月东大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沈阳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与国家火炬计划认定的家产业基地——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仅差4个月。而截至2011年2月初,科技部认定的全国各类产业基地已达515个,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分别为84个、50个、46个、45个,辽宁只有22个,位居全国第五。
目前,我省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呈快速上升态势。从规模看,我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20个,其中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45个(占37.5%),超过400亿元产业集群8个 (占6.7%)。从产业看,120个产业集群中,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占集群总额的80.5%;属于省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约占30%左右。从布局看,120个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沈阳(22个)和大连(16个),占全省比重为31.7%,鞍山、丹东、锦州各在10个左右,其余各市均在4至7个之间。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和效应来自于“集群”。但从我省总体情况看,产业集群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聚而不集”、“集而不链”、“链而不丰”的问题。
产业集群的丰厚度是对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对集群规模和质量、深度和广度的全面反映。较高的产业集群丰厚度要求集群的核心产业,在规模上达到一定高度(集中度),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领先度),在纵向上具备一定的加工深度 (完整度),在横向上有比较完备的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关联度)。
以产业集群的集中度、领先度、完整度和关联度这“四度”为抓手,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竞合效应和社会效应,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加强推动产业创新、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整合构建产业网络,将有利于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丰厚度。
- 上一篇:“云浮模式”探索新型农村发展道路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与村级复合治理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