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大台南:从“没落贵族”走向“新贵公子”

2011-03-15 来源:搜狐旅游 点击数:7867
  在诸多文物古迹中,最特殊者莫过于城楼下9座赑屃碑,此为清乾隆旌功御碑,碑文是褒旌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相传赑屃为龙的九子之一,善驮重物,外型似龟,多用以驮负碑础,遂有“龟碑”之称。
大南门
  台湾府城现仅残存大东门、大南门及小西门,而其中仅小西门仍保留当年原貌。大南门位于南门路,乃昔日台湾府城8座城门遗迹之一,列属三级古迹。
  大南门为昔日府城南区之屏障,周边有孔庙、海东书院等文教设施,城外即是荒芜的魁斗山,形势险要,加上其为通往凤山的要道。此外,门洞内嵌有一方道光年间所立“示禁碑”,乃严禁戍卫官兵骚扰过往民众,为时代留下见证。外城门额书“大南门”,城垣采弧形建筑,宛如一弯弦月,又称“半月城”;内城门额书“宁南门”,城楼为歇山重詹形式,由此可鸟瞰台南街景。
  南门碑林位于大南门西南侧,共收集61座清代古碑碣,内容包含记功、捐题、修建、建筑图、墓碑及禁令告示等6大类;每座碑碣皆立有说明牌,藉此可一窥昔日社会梗概与政教决策,是史迹考察重要的佐证。
  府城隍庙
  府城隍庙建于明永历23年(1669年),为台湾首座城隍庙,名列二级古迹,因城隍爷掌理阴间事宜,其空间配置与文物陈列,迥异于一般庙宇。
  城隍原意为城墙、护城河,后演变为城池的守护神,专司阴间司法事宜,各地城隍犹如地方行政首长,按其辖区范围、位阶,各有不同的封号与配置。
  府城隍庙为三进双护龙的建筑,格局狭长幽暗、神像威武狰狞、座前案桌、枷锁刑具、警世威赫的匾额楹联、斗大的算盘,处处显露阴森诡谲的气氛;而三川门内高悬“尔来了”一匾,用字浅显却寓意深远,让人望而生畏。大门入内依序是三川门、拜殿、正殿和后殿;左右两厢则辟为办公室及文物陈列室。正殿主祀威灵公,陪祀文武判官、七爷、八爷和24司,是协助城隍爷办案的神祗与幕僚,24司中以职掌学业、功名的“学政司”、“考功司”,香火最鼎盛。
  民间深信,人死后魂魄要先到城隍庙报到,接受初审,根据其生前善恶功过,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因此对城隍爷甚为敬畏;由于城隍爷对于辖区百姓行止瞭若指掌,遇有亲人行踪不明,每每到此求签问卜。
  每年农历5月11日城隍爷诞辰,城隍爷按例于诞辰前夜行辖境,探访民情,是年度最热闹的庙会。
府城老街 玩味台南的精髓
  台南建城300余年,境内的古迹、庙宇、街屋、遗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风貌;传统街巷中,至今还有许多坚持古法制作的老店铺,生动呈现了古都百年来的生活面貌,其中,赤嵌楼和东狱殿周边为府城两处重要的生活空间,散布许多老行业与史迹,正是捕捉先民足迹,重新认识传统产业价值的好题材。
寻访府城历史的都心
  赤嵌楼位于府城的中心,这里是早期移民入徒的渡口,亦是台南市街发展的源头,周边古街坊密布,祀典武庙、大天后宫、开基武庙、开基天后宫等百年老庙,迄今香火鼎盛,区内少数几家与庙宇祭典及民生相关的产业,至今运行不辍,为古街坊罗织一段鲜活的历史网络。
  由赤嵌楼出发,祀典武庙左侧永福路二段周边,香铺、雕刻店、绣庄等与宗教祭典相关行业最为活跃。
  位于永福路二段212号的义丰冬瓜工厂,以生产冰糖、冬瓜糖、冬瓜露驰名,店内冬瓜清香四溢,年过八旬的老主人,每天一早仍守着三座大木桶,亲自熬糖、煮冬瓜,虽然冬瓜食品日趋没落,老主人依然坚持古法,并将手艺传给7个儿子,希望他们可以继承衣钵,让这百年醇厚的风味流传久远。冬瓜厂隔壁的荣记糕粉厂,贩卖糕饼、龟粿等传统美食的制作材料,店中糯米粉、在来米粉、绿豆粉、黄豆粉一应俱全,逢年过节,这里的生意特别兴隆。
  光彩绣庄传承传统闽式刺绣,以制作八仙彩、龙凤桌裙、神衣、轿布、风帆旗等闻名,精美的刺绣屡获工艺大奖。刺绣不仅讲究精湛的手艺,更是创意的呈现,因此一张“顶下桌”桌裙,就有2~8万的价差。吴万春香行是府城最富古味的百年香铺,往昔生意鼎盛,行销遍及嘉南一带;如今传统产业虽已没落,吴氏夫妇仍坚持传统中药材配方及天然日晒的古早制法,成为少数看天吃饭的行业,一柱清香揉合各种药材,散发出乌沉、檀木自然的馨香。
  由祀典武庙前227巷前行抵大天后宫,巷内有魏缔弼、中正堂、启明堂三家开业已久的择日卜命馆,因此又称“算命巷”;还有一家四五十年,没有店招的“磨剪刀”店,除理容业外,一般住家已鲜少光顾。
  位于大天后宫、开基武庙庭前,介于民权路、民族路段的新美街,是昔日的“抽签巷”,虽已褪去繁华,这里还零星散布着几家贩售民生用品的老店铺,如百年老茶铺、灯龙店、亚铅店、箍桶店、佛具店。
  创业于同治7年(1868年)的金德春老茶庄,位于昔日水路行经之处,历经古街坊繁荣盛景到逐渐衰落沉寂;老茶铺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早已引进西式花草茶及真空包装,但传统茶叶仍遵古法烘焙,或以铁罐存放,或装在早期从大陆运来的陶制大古瓮中,并以印有朱红店号纸张包装茶叶,透露着浓浓的古意。
  来到昭玄堂,可见到店家熟练地挥舞着彩笔,为灯笼题字。灯笼是庙会祭典或节庆中必备的配饰;流传至今,灯笼的素材变得多元,早期的竹篾骨架大都以塑胶、铁丝替代了。越过天后宫的庙埕来到隆兴亚铅店,亚铅质轻不易生锈,一般民家普遍使用的容器,举凡脸盆、锅子、水瓢、水桶、花器,以及制作仙草、冰糖的铁桶等,都是亚铅制品,由于塑胶、不锈钢制品的兴起,加上人工成本高,导致这项传统工艺逐渐衰微。
  与亚铅店隔邻的瑞泰桶店已迈入第四代,木材塑性佳,具有冷缩热胀的特性,“箍桶”除了讲究漂亮的弧度,还要注意木头的纹理,才能将一片片的木条箍紧而不漏水。以铁线圈制的木桶广泛应用于炊饭桶、寿司桶、啤酒桶、冰桶、水桶、澡盆等各式炊具与容器;近年来由于木料取得不易、人工昂贵,这项辛苦的行业已乏人问津,目前苏家只能以有限的人力接受少量的订单。
  位于民族路、成功路间的新美街,是昔日的米街,清朝正当五条港出入要卫,南北百货在此集运,贸易商务隆盛,巷弄中米店、纸业林立。
  由新美街往北进入自强街,这一带昔称水仔尾,是德庆溪注入台江内海的汇流区,位于小妈祖庙(开基天后宫)前的旧来发饼铺,光绪年间开业至今已传至第四代,在这里还可尝到坊间难得一见的白香、黑香、虾米饼、水晶等以古法烘制的传统糕点;饼铺斜对面的吴中兴香铺也是百年老店,仍维持先祖殷实的作风,从事香、金纸的产销。
  通往幽冥灵界的元会境
  东狱殿(狱帝庙)一带旧称元会境,清代以来此地士绅汇集,相传“元会”可能由“员外”一词转音而来;东狱殿与府城隍庙毗邻而居,是台南两座职掌阴司的冥府,因此周边以超渡法事、民俗信仰等民生相关的产业特别兴隆。狱帝庙前汇聚了数家雕刻、刺绣、香铺、佛帽、锡器、饼铺等行业,店家开业年代不一,虽经时代的变迁,多能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创新突破,维持古风于不变。
  从东狱殿出发,循着民权路、府前路一段90巷及民权路巷弄中的东市场一路走来,这一带各式佛具店、香铺、礼仪社、中药铺、糕饼铺等传统行业林立,从中即可探访元会境昔日繁华的过往,以及其间透着幽冥诡谲的气息。
  纸糊这行业总让人与亡灵超渡联想在一起,狱帝庙旁左藤糊纸体仪社的负责人洪铭宏,精通传统纸糊工艺的房舍、人物、动物各种造型,并将这门传统艺术带入化境,扩及庙会、节庆、花灯与传统肖像的制作,他糊制的神话人物更是活灵活现,屡获传统民艺大奖。
  菜掇是家庭主妇刨萝卜丝、地瓜签必备的工具,狱帝庙前府前路一段90巷的苏定菜掇行,至今仍坚持传统工法,选用上等的铜片或铁片钉制,制作的菜掇锋利而耐用,至今广受各地顾客喜爱。巷口有一贩卖状元粿的摊头,以蓬来米调配少量的在来米,再加入芝麻、花生等内馅,现做现炊,正是传统地道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