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产业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
2010-12-20 来源:中国旅游营销网 点击数:2609
一、在旅游与环境关系上的模糊认识
旅游活动是人们获取精神满足的一种愉悦活动。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今天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旅游业在我国发展以来,我国的理论界人士和实际工作者,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很多理论文章、教科书甚至一些报告中,把旅游业比喻为没有污染的“无烟工业”和永不衰竭的“万岁产业”;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比喻为“天然的耦合关系”。
把旅游业比喻为“无烟工业”,是人们对环境认识的阶段性反映,从本质上看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无二致,必须依赖环境资源的使用和耗费。因此,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作用不能直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保护作用,它与其他一切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一样,都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他们以游览自然风光、欣赏名山大川、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愉悦身心为目的进行旅游活动。参观游览的景观可以是没有任何的人类加工痕迹和劳动的过滤,他们无偿地享受观光的乐趣,同时由于旅游人数规模的狭小,他们对旅游地所带来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即使造成了一点点环境的污染,也会通过大自然自身的净化能力将其消化,不会让人民感到他们正在污染和消耗着这些资源。现代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大众性的旅游活动,但是人们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上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旅游活动中所耗费的核心产品主要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产品可以让人们多次反复的共同使用,却不损耗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旅游核心产品的这种共享性和观赏性的特点,使它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消耗的资源的方式不同,从而使人们感到旅游活动与一般的消费活动是不一样的,它消耗的仅仅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因此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工业产业相比较,它不会像工业那样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因此把旅游产业形象地比喻为“无烟工业”很容易被认同和接受。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地进行思考就会发现:首先,今天大众性的旅游活动的形成,大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要素的满足,不仅仅消耗着大量的无形资源,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物质资源。使旅游消费对环境形成的压力和影响已经不能依靠自然自身的净化能力所消除的;其次,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依靠旅游核心产品的开发,这是一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又不能仅仅依靠旅游核心产品的发展,而必须是多种行业的综合发展,离开这些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可见,把旅游产业比喻为“无烟工业”是对旅游产业的曲解;另外,用今天人们的环境意识来看待旅游核心产品的开发也不能认为旅游业是没有污染的产业。现代的旅游景点景观,已经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态使消费者无偿地直接享用,是旅游企业经过一定程序的开发,通过商品的形式以经营的方式与消费者相交换。企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的表述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将旅游业比喻为“永不衰竭的朝阳产业”,这不仅仅指旅游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同时又把旅游业喻为“万岁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从过去以追求物质享受为主转向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这种历史的必然趋势使人们看到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把旅游业比喻为朝阳产业是无可厚非的,比喻为永不衰竭的朝阳产业就值得商榷。一种产业从朝阳走向盛阳再走向夕阳,是任何产业都必然遵循的规律。今天我们称谓某种产业是朝阳产业,是这种产业刚刚诞生,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称某种产业是夕阳产业是由于产业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陈旧落后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具体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开始走向萎缩。如果就某种产业为人类提供某种功能的需要而言,任何一种产业都不会衰竭。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核心产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旅游景观景点,这种资源与一般的物质产品生产所耗费的资源是有一定的区别,而且人类开辟多元化资源来满足和改善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某种旅游资源是永远不能穷尽的,可以自然地永续利用,人类在使用这种旅游资源的时候,如果不加以保护,盲目开发,肆意践踏,同样会造成资源的退化或破坏。因此,那种认为旅游资源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永续利用的观点是带有片面性的,这种认识在旅游发展的实践中是十分有害的。
旅游与环境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这种表述只能说明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它表明了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并非意味着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是等同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建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能说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改善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是否成为现实性,有待于人们对旅游发展模式的科学确立和旅游开发策略的正确选择,如果缺乏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一些产业的发展一样,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恶劣污染者和破坏者。所以,我们不能把这种耦合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旅游发展了环境就保护好了,二者之间并非存在着天然的正相关性。实际上把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比喻为天然的耦合关系,只是人们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优美洁净的环境的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的吸引力,或者说环境的优劣对旅游发展的关系直接表现出来,如果我们从长期发展来看,一切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持,环境条件的恶化,最终将会导致一切产业的衰落。
二、旅游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破坏和影响;二是旅游消费过程中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有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基础上,才能减少或避免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有的没有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出于急功近利,随意开发,盲目建设,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而且使一些品位高雅、极具观赏的景观遭到破坏;有的虽然实施了规划开发,但是在规划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一些地区的规划是由投资者自己制定,他们往往从本部门或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以能够获取批准权为出发点,没有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这些开发是以环境的损坏为代价的。对于自然资源而言,开发的本身就意味着有破坏,但是我们必须把开发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的限度,目前我国旅游自然景区开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化的倾向十分明显。现代社会的城市化确实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人们整年生活在钢筋水泥建造的森林和嘈杂的噪音之中,使人们有了返朴归真的强烈欲望,他们要走到大自然中,体验与享受自然界带来的美妙的乐趣。但是我国的一些自然景区内城市化设施建设太厉害,把城市中的各种现代化的设施都搬进了旅游景区内,景区内的宾馆越建越多,高楼大厦越建越高,修筑宽阔的公路,安装明亮的路灯,甚至建立旅游生活集中区,购物网点林立、游乐设施的大量建造等,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区的和谐和美观,使旅游景区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有的景区已经成为小城镇,假如旅游景区按照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自然景区终有一天将不复存在。在一些乡村,中国的传统民居对游客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为了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招徕更多的游客,他们在村中建起了现代式的宾馆,并用马赛克来装饰墙面,其结果使原有的传统民居大刹风景,这样越搞越糟,其观赏价值大大降低。
旅游景区景点在经营过程中对旅游环境的影响也是严重的。人是环境的治理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的旅游景区为了游客的方便,在景区内建起了现代的宾馆酒楼,我们知道,现代饭店是一个高消费的场所,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电、纸、燃料等,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又必然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这些垃圾又难以在景区内进行环保处理,往往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污染了那里纯净的河水和清新的空气。
旅游环境不仅仅指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旅游人文环境。在旅游活动中,有时遭到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文资源和环境。自然性的生态破坏,往往是由于旅客的流量的激增,致使旅游景点的实际接待量超出了它的承载力,这表现为一种被动性的关系。而文化性的破坏是一种主动性的参与,会造成主动性的逆反,如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必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处于矛盾体之中,客观矛盾的存在需要我们正视。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一个极端是经济中心论,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把经济发展作为的中心来考虑,把环境因素抛到一边,甚至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靠经济的发展来解决,为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为了急功近利,可以不惜以破坏环境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另一极端是生态中心论。这种观点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单纯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化。旅游开发只能在不影响自然资源的绝对存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对环境实行绝对的保护措施。一些环境
保护主义者认为旅游会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绝对的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完全否定旅游行为。还有一些激进派对生态系统内旅游行为都持否定态度。
以上两种极端主义的观点,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都是不可取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要不断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不顾环境保护的发展只能是短命的发展,而为了环境保护不开发便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为了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即在保护中开发,以保护为前提,以保护为基础,适度开发,合理开发。针对我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当前主要应重点抓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要进一步严格旅游开发的审批制度。任何旅游项目在开发之前,都必须有计划和规划。要杜绝和避免规划由投资者自己制定的现象;要由社会学、环境学、文化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规划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能实施。特别是对那些“老少边山”的贫穷地区的旅游开发,既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更要持以慎重的态度。贫穷地区往往山高林深自然资源未受到破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它们又是资金匮乏的地区,在当前的旅游开发的浪潮中,这些落后地区急于脱贫致富,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容易采用粗放、野蛮、掠夺式的开发。决不能允许这些地区为了眼前的单纯的经济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随意开发。为了扶持落后地区的旅游发展,国家应制定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实施旅游扶贫工程。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赖以依托的物质基础,相对于其他许多产业,旅游业是一项对生态环境依存程度很高的产业,宏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更为直接、显著。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旅游资源,在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情况下,促进环境的美化和资源的优化利用,而且对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高技术化。我国旅游科技基础薄弱,旅游科技投入少,高新技术介入旅游业的程度低,旅游决策科学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旅游景点产品设计的高科技应用水平低。旅游环境管理的高科技应用仍属空白。旅游开发缺乏对旅游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背景的综合考虑,缺乏高品位、高质量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尽管我国旅游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发展后劲令人担忧。长期以来,人类发明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用来生产和制造能改善和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物质产品。几乎没有用于防止污染和环境保护的,长期的对环境资源的透支性使用,使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无法在一定的时期得到补偿,要想修复这些环境,必须依靠环境保护技术,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环保技术还不过关。
第三,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一是1997年的创记录的黄河断流,全年断流长达226天;二是1998年的长江大水灾;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空前频繁的沙尘暴。这说明了环境问题已经来到了国人的面前,我们已经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这一切,唤起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但是很多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没有认识到每一个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就是污染的制造者。今年是我国的绿色消费年,全社会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让每一位消费者树立起绿色意识,真正成为绿色环境的捍卫者和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