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罗正富: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010-12-16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584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边境地区进入了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当前,在新起点上推进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宗旨,牢牢把握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境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应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在认真做好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建设连片扶贫开发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我国边境地区大多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为一体,是促进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必须把边境地区作为特殊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予以大力扶持,实行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构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坚持把增强边境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推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在开发思路上,由夯实基础向谋求突破转变;在开发模式上,促进产业结构由以资源型为主向加工制造型、旅游开发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型和贸易型转变;在开发机制上,由政府为主向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转变;在开发目标上,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向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云南省在2000年启动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工作,从打牢发展基础、培植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0多亿元,使边境地区650多万人直接受益。

  建设沿边开放试验区,促进快速发展。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国边境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而且拥有参与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为进一步推动边境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应加快沿边对外开放的产业基地建设,建立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导向的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把边境地区建成区域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轻工业加工基地。利用沿边优势,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设一批国际物流基地。同时,实施口岸建设战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先行先试,探索边境地区以开放带开发、加快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云南省致力于将兴边富民行动融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拓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进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实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之中,不断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使沿边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建设国际跨境旅游区,促进创新发展。边境地区具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跨境旅游便利等优势。充分发挥边境地区独特的资源、地缘和生态优势,把边境地区建设成为国际跨境旅游区,是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内容。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边境集镇及口岸基础设施,在确保国门安全的前提下实行便捷宽松的出入境政策;创新国际旅游合作方式,积极探索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的新途径;加强相互投资和市场拓展,开发一批吸引力强的跨境旅游产品,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节庆活动知名品牌;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目前,云南正围绕“桥头堡建设”战略,力争形成云南与湄公河五国紧密相连的无障碍跨国旅游线、旅游带。沿边部分州(市)县依托优势挖掘旅游潜力,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沿边开放特色旅游景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国家安全屏障区,促进和谐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边境民族地区,是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边境稳固的战略要求。我国边境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加之陆地边界线长、通道多、无屏障,长期处于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斗争的前沿,守土固边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必须着眼于把边境地区建成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应始终站在国家边防安全的高度,把边境地区发展作为硬道理和要务,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创新机制,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政法机关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责任,使之切实肩负起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边防和生态安全的重任。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