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市刮县”抬头 撤县设区遭质疑

2010-12-0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3883

  据悉,撤县设区正在多地酝酿,专家担忧,随着各地不断撤县设区,“市刮县”现象重新抬头,应解禁“县改市”。

  撤县设区正在多地酝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从有关渠道获悉,有着“中部县”之称的长沙县或许桂冠不保,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长沙区。作为“西部县”的双流县,也可能变成双流区。而前不久,“苏北大县”铜山县则已正式撤县并入徐州市,改称铜山区。

  “据我所知,目前正在推动县、市改区的城市有好几个,还有一些不知道的,数量没有一百个,可能也有七八十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对此表示质疑。专家担忧,随着各地不断撤县设区,“市刮县”现象重新抬头。

  担忧:“狮子”变成“小绵羊”

  据了解,除了上述“县改区”外,此前还有消息称,郫县也可能撤县,变为蜀都区。另据媒体报道,隶属广州管辖的县级市增城市也可能撤市设区。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辖区人口、产业体系等已经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核心部分的县,撤县设区是应该的,这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但是有些县,比如说长沙和双流,70%以上人口仍在农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当地政府工作重心在农村,撤县设区未免操之过急。

  “1998年我国有建制市668个,现在已经减少到655个,也就是说有13个城市已经‘消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发展速度比较快,扩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调整行政区划,但是调整区划不是实现城市扩张的根本途径。

  牛凤瑞认为,城市扩张首先是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张,“撤县建区意味着原来很多决策权将被市里上收,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大打折扣。”他直言,当前有些地方搞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目的是为了统计数据好看。

  在杨中川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市发展也是如此。他担忧的是,随着全国百强县市中“中部县”、“西部县”等“被改区”,县域经济发展失去龙头引领,学习赶超的氛围淡化,许多先进经验难以传承下去。

  杨中川说,撤县设区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福建县域经济龙头思明市改区之前,农民基本为零,像这样的县级市改区并入厦门市,非常有必要。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撤县设区是一种收权和收钱的过程,并入地级市尤其如此,相当于多了一个“婆婆”。

这些年,“市管县”、“市吃县”、“市刮县”等现象备受质疑。杨中川对记者表示,市管县的弊端十分明显,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管和要。有的县、市在改区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明显减弱,杨中川将这形象比喻为“雄狮”变成“小绵羊”,他说,“东部县级市”顺德就是这样的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在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方面多次拿到“名”,一直在中国县域经济体中排名领先,“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就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视察顺德时提出的,但改为市辖区后,由于“行政中心”地位的削弱,一度导致顺德在城市化水平、对企业的吸引力、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的昆山、张家港、江阴等市。不仅如此,顺德经济总量也从长期以来的全国县域经济,跌到第二、第三位。“顺德现象”曾引起包括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在内的学术界专家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