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迟福林:“十二五”转型的特殊性有哪些

2010-11-29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3314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何在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理解,重在推进“三个转变”:

1.从物的追求向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转变

在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如果改革发展政策还是重点放在刺激物质产品的需求上,不仅容易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还有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很难取得消费结构大的变化。例如,2000-2008年,老百姓文化消费的比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明显下降,城镇居民支出比例由200013.4%降到200812.1%,农村居民由2000年的11.8%降到2008年的8.5%。为什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的消费比例反而下降呢?那就说明我们过多地注重物的追求,而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可能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2.发展导向要从经济总量转向国民收入

在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要坚持GDP总量发展的导向,投资主导是难以改变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越来越强,而不会减弱。在这个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很难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当然,从当前的情况看,实现这样一个导向的变化,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

“十二五”的转型和改革,包括财政税收的改革,包括国有资本,是向着民富优先的方面调整,还是在GDP总量导向下更多地向政府方面调整,这是一个很现实、很突出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能做些什么

“十二五”期间要真正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在“三个发展”的导向上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由此调整政策、加快改革。“十二五”处在历史关键时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国要真正实现扩大内需,重要的在于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和改革:

1.推进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转型和改革。其中,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既是衡量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核心目标,也是“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推进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和改革。这里既有一个城市化合理布局的问题,更有一个随着我国30年经济发展而必须进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问题。

3.推进由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和改革。这里面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讨论:一是能源的消费总量要不要和经济增长速度挂钩,要不要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制约追求速度的倾向;二是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制度安排能否突破。

4.推进公共产品短缺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与改革。“十二五”期间,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局出发,应该初步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并且,应当放开教育、医疗等中高要素市场,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由此适应和扩大社会的需求,形成消费拉动的新格局。

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十二五”,从国内的发展变化出发,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把这些重大问题解决好,才能在世界经济的平衡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十分赞成温总理说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我理解,这是在世界经济新的平衡中,中国的战略选择和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