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十二五”转型的特殊性有哪些
“十二五”是我国发展与转型的关键五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转型与改革,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
“十二五”是不是历史转折的关键五年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战略提了出来。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大战略?今天,我想从国内的变化来讨论这个问题。
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何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转型的大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突出。如何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握阶段性特征,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前不久,我提出“‘十二五’应当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有人认为,别说“十二五”,“十三五”也做不到,这是十年、十五年的事情。我国改革开放30年,温饱问题解决了,到今天发展的问题在哪里呢?从现实可以看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基本需求,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基础。农民工和城市化连在一起,“十二五”能不能使有条件的农民工成为市民,不仅对城市化进程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实现人的自身发展、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总的概括是:我国已经走过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开始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是我国发展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十分重要。
2.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
过去私人产品短缺是一个突出矛盾,而今天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在公共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矛盾的情况下,依靠经济增长“一俊难遮百丑”。就是说,随着社会突出矛盾的变化,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特定的背景,需要把拉动消费需求的重点放到破解公共产品短缺上,从而释放以公共产品短缺带来的社会需求,并形成新的需求结构。这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我国面对发展环境的焦点何在?
我国现在发展环境的矛盾和问题很突出。“十二五”或者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焦点在社会转型方面,经济转型很快,而社会转型滞后,并由此累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开始从一个一元社会进入到多元利益主体的社会,利益博弈、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是一个基本的常态,以社会机制来形成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利益参与、利益协商的机制,而尽可能减少行政权力的干预,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 上一篇:常修泽: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方向
- 下一篇:“市刮县”抬头 撤县设区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