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朋友:
您好!
德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已有1800多年的治县历史,唐宋时期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和文化旅游胜地。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唐代至清末,拥有进士417名,约占饶州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其中有湿法炼铜“鼻祖”张潜、治荒名吏董谓等许多名人志士。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德兴已经形成[详细信息]
德兴市首页 >> 历史文化(江西德兴市)
德兴市十大民间人物
一 舒 贺
舒贺(公元?—908年),字廷瑞,今银城镇新营村人,晚唐将领。
舒贺自幼习武,以“兵符辅国家”为己任。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中举武进士,授行营司马参军。时西域突厥动乱,淮南节度使梁邱德奉命平乱并发文谍招慕营兵,舒贺率五十骑兵应征。在平叛战斗中舒贺率部努力克敌,攻关拔寨,屡建奇功。西域平定后,贺迁升行营团练史。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舒贺拜踏白将军,领节度副使衔率官军追击黄巢义军至德兴。义军避入茅山(今大茅山),官军不敢贸然进山追击,舒贺等无奈各携部属及家眷屯兵蒿埠,此地因之改称“新营”。
战事结束后,舒贺因战功诏允山南东道节度使。当时,朝廷昏庸不改,乱臣权争趋剧,天下纷扰,百姓痛苦不已。心地耿直的舒贺对朝野乱象甚为不满,他与另一战将王佥称病东归新营。解甲归田后,舒贺率子弟族人在新营垒石筑堤,开荒垦田。原本是荆棘丛生,荒草遍地的“蒿埠”,经舒贺及其后人苦心经营,终成良田千顷、人丁兴旺的集市。新营成为银城的重要门户。出身军旅世家的舒贺,退隐后仍时时刻刻不忘国事,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八月,他为《舒氏族谱》作序,嘱子孙后代要恪守“仁义”,世世代代守疆卫土,不得“少休”。朱温篡位后,遣使欲起用舒贺,贺立志不事二主,坚以疾辞。
舒贺业绩在王鸿鹏等编著,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中有载。据考,舒贺为江西武进士。
二 张 潜
张潜(公元1025—1105年),北宋湿法炼铜家,字明叔,今德兴市银城镇吴园人。
潜博通方技,熟习胆水(即硫酸铜溶液)浸铁炼铜技术。他根据前人的长期实践经验,探明德兴兴利场的32泉、138沟生产胆水,可精铁取铜,并总结出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浸铁取铜工艺,于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写成湿法炼铜专著—《浸铜要略》,命其子张甲献给朝廷。朝廷在信州铅山场、韶州岑水场、潭州永兴场和德兴兴利场等地,全面推行湿法炼铜技术。北宋时,全国胆铜产量每年100多万斤,占当时铜总产量近二成。南宋绍兴年间,全国铜产量占铜总量的八成多。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张潜后裔张理又献《浸铜要略》给朝廷。现《浸铜要略》原书佚,尚存元末明初学者危素的《<浸铜要略>序》可考。
《江西通观》(1987年版)有载,南昌新建的滕王阁有张潜画像。2002年,张潜当选上饶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三 徐 俯
徐俯(公元1075—1141年),宋文学家,字师川,由洪都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迁居银城天门村。
徐俯因父徐禧为国捐躯,承袭父爵为通直郎,后升为司门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张邦昌僭位称帝,俯辞官回家。当时朝廷有官员为避张邦昌讳,更改自己的名字,俯却将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视。
徐俯7岁能作诗,为舅父黄庭坚所器重。年轻时,随同曾几、吕本中远游各地、拜师求学。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内侍郑谌赏识其文才,向宋高宗推荐,胡直儒、汪藻也相继推荐,因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赐授进士出身。绍兴三年,升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绍兴四年,兼权参知政事(代理副宰相职)。后被贬为洞霄宫提举,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领俸禄辞官回乡。
徐俯是宋代江西诗派诗人之一。早期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瘦硬风格,强调活法,晚年力求平易自然。著有《东湖居士诗集》,早佚。清代历鄂《宋诗纪事》及陆心源所作《补遗》辑有其佚诗。代表作《春游胡》(又名《新营市》)收入《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