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镇
松江镇位于上海松江区中部,为沪杭铁路要站。镇区东至新洞泾港,南至沪杭铁路,西至古浦塘与东浜交会处,北至生生桥西北。四周和华阳桥、仓桥、五里塘3乡接壤。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5公里,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1985年,镇属乐都路村有耕地1208亩,镇内县苗圃有果园109亩。
历史沿革
唐天宝十年(751年)至清末,华亭县、华亭府、松江府、娄县均设治于此。民国时期,松江县政府及江苏省第三、第四区专员公署皆设于此。解放后,为松江行政区专员公署(1958年撤)、松江县人民政府驻地。今镇人民政府设在人民北路。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后改称城厢区、城区。民国36年(1947年)撤区,由县直辖。解放初,设松江市(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辖华阳、中山、岳阳、永丰4镇。1949年8月1日,松江市、县合并为松江县,松江市改为县辖市。11月撤市,建立城区人民政府,辖中山、岳阳、永丰3镇。1963年改设城厢镇,1980年12月改今名。1984年划入五里塘乡8个生产队,建立乐都路大队(后改村)。1985年,松江镇有中山、岳阳、永丰3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民委员会,654个居民小组,1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
解放初,全镇计39559人,其中女性18870人。1985年,有居民23793户,76063人,其中女性36613人;农业户口1207人;水上户口1145人;回、满、蒙等少数民族共195人。加上市属单位等常住人口,全镇共约10万人。1985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0.07‰,自然增长率为3.13‰;60岁以上9352人,占总人口12.3%。
该镇自唐宋以来,手工业、商业日益兴盛。明代,米粮业和纺织业十分发达,运输和加工等业随之发展。清末民初,米商云集秀野桥、仓桥、跨塘桥“三滩”和北门外、白龙潭畔一带,粮食年上市量达60~70万石(约5万吨)。镇上商业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屡遭日机轰炸,继又被纵火焚烧,十里长街大半变为瓦砾。解放后,城市面貌日渐改观,特别是1978年后,市貌更日新月异。1985年,县供销社在该镇设有15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1个食品厂,有商业、服务门市部216个,职工2470人,年营业额8188万元。县物资局下设7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2个门市部,有职工391人,年销售额8876万元。镇粮管所设有10个粮油供应站,职工175人,年供应平、议价粮食1472.5万公斤,食油95万公斤,其他农产品46万公斤,年营业额731万元,其中平价650万元。此外,还有其他系统和乡村集体开办的商店企业。80年代起,个体商贩迅速增加,至1985年,已登记营业的有835户,934人,年营业额452万元。全镇设6个农贸市场,副食品购销旺盛,年成交额978万元。该镇商业网点,以中山中路自谷阳路至人民路一段最为密集。规模较大的服务业单位有松江饭店、县府招待所、红楼宾馆。
该镇手工业历来发达。近代工业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本县家采用机织的勤益毛巾厂在西门外寿安街开设。此后,先后开设针织、纺织、碾米、轧花、电机、机械、日用品等工厂,其中碾米厂最多。抗日战争时期,工厂、作坊大多被毁,后虽有恢复,但仍凋敝不堪。解放前,工业生产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很小。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9年,市区工厂陆续迁入、兴建。县办、镇办工业也有显著发展。1985年,镇内有市、县、镇属工厂73家,其中镇办14家;职工26357人,其中镇办2839人。是年,工业产值达56166万元,其中镇办3028万元。此外,尚有部队、乐都路村、3个邻乡在境内所办工厂16家。
清末起,先后出现火车、汽船和汽车。解放后交通运输发展迅速,1985年,境内除沪杭铁路外,公共汽车有郊区线路10条,通上海、闵行、青浦及县内7个乡镇。镇内有公交东玉线自东门至玉树路,全长4.5公里。公共汽车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镇上有4万余辆自行车。解放后,在镇内修筑、延伸、新辟沥青、水泥道路15条,长13.5公里,构成方格网络;另有铺设弹石或水泥路面的巷弄百余条,长约24公里。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
通波塘、人民河、大涨泾、古浦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县级航道流经镇区。市河和护城河道在70年代基本填平。全镇现有石桥12座,水泥桥、石座水泥桥41座。1985年,水路客运仅存松江至金山、平湖一线。
该镇供水有日产5万吨的自来水厂,供电有低压线44公里,1985年供电13813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364万度,照明用电4208万度,其他用电1241万度。全镇有路灯678盏。
近代邮电通信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85年,该镇除设县邮电局外,尚有大仓桥、妙严寺、中山街、平桥、北门等5处邮电所。电话用户有1828户,话机1945部,平均每百人2.6部(另有18个单位小交换机总容量2350门,话机1775部)。
该镇宋代已有县学,清末始设新式学堂。1983年普及初等教育。1985年初中入学率近100%。同年,全镇有幼托31所,入托幼儿3599人;小学7所,学生5507人;中学5所,学生5778人;师范、农业、卫生、建筑等中专、职业学校14所,另有职工业余中学、电视大学分校、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聋哑学校等,学生3000余人。全镇有教工2240人。松江一中为县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为市重点中学,市农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专。
公共文化设施有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电视台、少年宫、工人俱乐部等;体育设施有县体育场、游泳池等;娱乐场所有人民剧场、松江剧场、也是园书场、县府礼堂、茸城会堂等。
医疗卫生有县中心医院、县中医院、方塔医院、镇卫生院、仓桥卫生院、五里塘卫生院等6所综合医院,另有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院、精神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4所专科医院,还有卫生防疫站、医疗救护站等卫生单位。全镇有中级职称以上医务技术人员908人,医院病床875张。
全镇有公厕118座。城郊有机械化垃圾总堆站和污水处理厂各1个,每日加工、处理垃圾100吨、污水207万吨。198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全镇有绿地面积1090亩,其中公共绿地490亩,绿化覆盖率约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4.29平方米。
解放至1985年,新建住宅区有方塔新村、白云新村、仓城新村、凤凰新村、谷阳北村、人乐新村等10处,累计建房200余幢,共8000余套、40余万平方米。全镇共有新旧房屋2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23万平方米,私房24万平方米。1985年,居民人均年收入1052元,劳均1784元,平均赡养0.7人;享受公费医疗、劳保或半劳保人数占79.5%;消费结构,食占57.6%,用占24.2%,穿占17.3%,住占0.9%;每百户有电视机99台(其中彩色23台)、洗衣机56台、电冰箱10台。
该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唐代陀罗尼经幢),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方塔、清真寺、西林塔、砖雕照壁),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9处(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吴光田烈士墓等等)。另有园林2处(醉白池、方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