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水磨古镇华丽亮相 令境内外“老记们”流连忘返

2011-06-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击数:3910

 

境外媒体记者情不自禁与当地群众一起跳起了锅庄

“水磨古镇——藏羌文化元素的集聚地、镶嵌在寿溪河旁的一颗璀璨明珠,就如同一幅水墨画一般令人赏心悦目......”3月28日, 2011国际旅游节会前媒体采风考察团一行首站来到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参观、考察了即将作为2011四川国际水旅游节主会场的风情小镇——水磨镇,眼前这座浓郁的西羌民族特色风情的温情小镇,让考察团的成员们啧啧称赞,无不由衷地赞叹这是灾后重建的精品大作。
春天的汶川县水磨古镇,气候宜人、山水秀美,这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踏青休闲的好去处。
走进水磨古镇记者看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游客在古镇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共同观美景、品美食、赏文化、看重建。赞叹的语言不绝于耳,欢快的笑声撩人心弦,人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成为古镇又一靓丽风景线。
“水磨羌城” 西羌民族文化的奇葩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
考察团一行来到水磨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融合了羌、藏、汉特色的传统羌族建筑。放眼四围,群山环绕、层峦叠嶂。雄伟的碉楼、安静祥和的禅寿老街,青山、绿水,环绕着这座宁静美丽的小城。
记者看到,如今的水磨古镇全然没有了震后的破败景象,满目全是赏心悦目、让人心醉的景色。错落有致的民居、精致的小园林,优雅的古街道,装饰了精美图案木板的临街商铺,充满质感的外墙面……中国结、大红灯笼、久远的牌坊、古朴的商铺名字点缀着街道两边木质两层建筑,古香古色的街道里,很多商铺正在经营……一踏步水磨古镇,仿佛是来到了美丽的“丽江古城”。
走进水磨古镇,记者看到,古街上很多居民已经开铺做起了各种生意。餐馆、茶楼、民族特色小商品铺等比比皆是。800米长的老街干净整洁的石板路,街道两旁的两层木质建筑,是一家挨着一家挂着红灯笼、中国结的商铺,一扇扇雕花木门里面,出售着很多富有藏族、羌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民族服饰、工艺美术品等等。那些鲜艳而质朴的羌绣,那些琳琅满目的手镯、项链……,散发着浓郁的藏羌民族气息。还有饭馆里那些诱人的当地美食:水磨老腊肉、石磨豆花、九大碗流水席……,那香味让你忍不住寻着过去,坐下来就胃口大开,大快朵颐。
一路的走访,记者感觉到,整个羌城给人的感觉是既富有浓郁的羌族风格,又有现代创新元素。这里的酒吧、水吧、咖啡吧体验区,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古老羌族的风格和谐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体验“水磨羌城” “老记们”流连忘返
春日的阳光洒满美丽的古镇,三五成群游客在水磨古镇结伴而行,观水磨古镇美丽的芳容、品美食、赏羌城特色文化、看重建经典作品。
“太不可思议了,只用了两年多时间,重建后的水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然没有了震后的破败景象,入眼全是赏心悦目的景色,简直就是造一个四川的‘小丽江’......”眼前这座浓郁的西羌民族特色风情的温情小镇,让考察团成员们纷纷惊叹不已。
来到历史悠久的古街万年台,这里是汉、藏、羌各民族聚居之地,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正中央的广场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每天跳锅庄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会情不自禁的与老街上的人们一起跳起欢乐的锅庄。
“真是奇迹,只用了两年时间,这座浓郁的西羌民族特色新城在废墟中拔地而起,浓郁的羌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原汁原味的西羌历史文化再现,让水磨古镇散发着无比的魅力!真是‘中国最美羌城’!” 这是记者们走进水磨镇的切身感受。
水磨古镇的老街和地震后佛山援建的一座座羌族风情的羌楼是这里最大的亮点。记者看到,兴致勃勃的游客们都会在古镇的每一处景点摄影留念,赞叹的语言不绝于耳,欢快的笑声撩人心弦,人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构成古镇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进了水磨,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震后的破败景象,而是触目惊心的美丽画面。我是次来这里,这里真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漂亮。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里不但恢复了保留了古老羌族的装饰风格,还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整个羌城给人的感觉是既富有浓郁的羌族风格,又在传统羌族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的元素,显得更加漂亮、精美、有特色,真让人流连返......”来自香港媒体的外籍记者麦子激动的说道。
虽然在水磨的参观时间很短,但这座镶嵌在阿坝大地上的耀眼明珠已经深深的映在了记者们的脑海。

广场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每天跳锅庄的地方

原汁原味的西羌文化再现,让水磨古镇散发着无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