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千年古镇漫川关

2011-06-08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5787

 

漫川古镇石子街下街头一角

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一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声声柔肠软语的问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构成了漫川关古镇特有的风貌。走进漫川关古镇,一如走进了唐诗宋词的烟柳画桥,又好似走进了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
漫川关是个千年古镇
位于陕西省山阳县城东南95公里的漫川关镇古称丰阳关、丰阳川,又称蛮子国。据《山阳县志》载,西晋泰始二年(266)设丰阳县,县治就设在丰阳川。东晋前秦曾于丰阳川置荆州,据郑樵《通志》载:“前秦苻健皇始年间(351--354),苻融遣苻菁掠上洛,于丰阳川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来远商,国用充足而异贿盈积”。由此可见,当日的漫川关相当于今天改革开放的一个沿海贸易特区。据《敕修陕西通志》载,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上庸郡治所迁往漫川关,分丰阳县地增设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563)又并入丰阳,明成化十二年(1475)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1947年11 月,中共上关县委、县民主政府及下辖漫川关区民主政府在漫川关成立,县委、县政府及区民主政府机关均驻漫川关镇街道村。建国后,漫川属山阳县治所属下的漫川区委、区公所驻地。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合并了原万福、同安,建立了新的漫川关镇人民政府。而今,漫川关104平方公里的土地,依然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全镇4104户,15710人散居在千沟万山间。其镇政府所在地街道村是目前陕西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解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1995年,漫川关镇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集镇"称号。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07年漫川关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全县三大旅游景点之一,2009年被陕西省列入107个重点镇之一。建国以来,有22人从这条小街走出国门深造留学。家住漫川关水码头村的农民企业家成全德,因为带领一方百姓勤劳致富,曾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
战火连绵的漫川关还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土地
漫川关北依鹘岭,南望郧西大梁,在鹘岭和郧岭的怀抱中,汉江主流金钱河被紧紧夹在两山之间,一波一折川流不息。金钱河在漫川境内又接纳了箭河和靳家河,成为一川更大的碧流,滔滔东去。鹘岭支脉猛柱山自西北向东南,沿金钱河北岸绵延20余公里,山腰间突兀一冲天石柱,成为当地一大景观。更有上下薄岭突出河中,水势循环曲绕,呈太极图,被称为“漫川环流”而载入山阳八景之中。今日,此景虽经上世纪70年代改河造田开山引水直流,不见了当日山环水绕的胜景,但太极图案依然依稀可辨。目下,当你走进S型图案的河道,一派荷叶田田,阵阵微风送来的清幽的荷花香味熏得你飘飘欲仙。
千年历史千年烽火不熄,尧服南蛮“丹水之战”的硝烟未尽,秦楚争霸的战火又起。南北朝时,短短百年间,漫川郡县六次更名,每次的变迁无不与战火相连。南宋时,漫川为宋金元反复争夺之迂回战地。公元1142年8月,宋“割商于之半畀金”的界碑就立在漫川北边的鹘岭山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革命军在山阳战事连绵,曾多次兵事漫川关。民国时期,“江湖反正”、“大刀会”和“红枪会”,此起彼伏,连年征战,战火连绵,漫川弥漫着金戈铁马的硝烟和尘埃。
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抵达漫川,被国民党5个师4万余人围困于10里长峡中,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突围。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斗中,219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同年11月25日至29日,红三方面军在贺龙和关向应的率领下,取道漫川往湖北。革命军队经过漫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漫川成为革命老区,红色古镇。
古老的漫川关是边贸重镇、文化名镇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素有“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之称。“朝秦暮楚”的典故源于此地。昔日的漫川关曾有 “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宋元以后,金钱河水运开通,境内土产山货和江南手工制品均以漫川为集散地。清代以后,由于水运的发展,漫川关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陕南商贸重镇。《山阳县志》记载漫川关当日商贸盛况:“漫川关水码头舟辑如林,货物山积”。上海“国货”和外国“洋货”由汉口或老河口运抵漫川,再通过驮运销往西安、河南、山西。当地居民“十户九经商”,因而,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识是从1600多年前就培养起来的。市区内保存至今的“骡帮会馆”、“武昌馆”、“北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和“黄家药铺”、“莲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板铺门”、“蝎子街”、“石子路”无不在叙说着漫川关昔时的繁华和特有的秦风楚韵。
旱码头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会馆交流会,水码头赛龙船,旱码头唱大戏,繁荣商务。商贸流通使得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关独特的文化特征。而今的漫川关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重礼仪。家家后生英俊多才,户户姑娘水灵聪慧,作家贾平凹也不由的称赞陕西美女在漫川。
在漫川关最可称道的古建筑当属骡帮会馆和鸳鸯戏楼。
位于镇中街,座东向西的骡帮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历时5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竣工,由陕西、山西和河南骡帮共同出资修建。是陕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价值的会馆。 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由马王庙、关帝庙两部分组成,现存大殿、献殿、厢房、广场、戏楼,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马王庙大殿、献殿与厢房组成四合院,中为天井,院中四面台阶均用大青石条磨光对缝砌筑,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团花图案。大殿与献殿面阔三间,11米,廊深 2.75米,柱高10米,直径0.35米。屋面为五脊硬山,马头墙。殿前横额枋深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纹,横额枋与平板桥之间饰万字花格,柱头饰花纹。屋内梁与驼峰、柱头均浮雕花卉、瑞兽、戏剧人物故事。大殿前装石门坎并浅雕花纹饰,门窗隔扇均通饰各种花格,更显得富丽堂皇。关帝庙建筑式样风格与马王庙相同,一墙之隔,留有通道。
鸳鸯戏楼俗称双戏楼,是漫川关明清建筑群标志性古建筑。隶属骡帮会馆,位于骡帮会馆的正对面,始建于清光绪十二(1886)年,是当时居民客商文化娱乐场所。其结构严谨精巧,梁柱、额枋上几乎遍饰木雕,藻井呈穹窿状,为歇山式屋顶,重檐翘角,其建筑风格罕见,雄伟壮观。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侧戏楼属关帝庙戏楼,高11.79米,为九脊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3.1米,进深 9米,台口宽6.8米,两次间各为3米。藻井为八角形。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多演唱剧目以秦腔为主,又称其为“秦腔楼”。南侧戏楼属马王庙戏楼,高 11.88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1.2米,进深9.64米,舞台宽5.4米,两次间各为2.1米。柱与下翘檐结合部和三角裙板上浮雕两个画面,左为“牧童遥指杏花村”,右为“江枫渔火对愁眠”。藻井用旋式檐轩刻顶,中饰八卦太极图。每年二月二、五月五多演唱剧目以汉剧为主,又称其为“汉阳楼”。
由于多次水灾,河床升位,街道垫高,淤泥填满戏楼广场,致使戏楼底层几乎被掩埋,所处位置已低于河床标高,排水困难,地面长期潮湿,梁柱出现腐朽,戏楼濒临倒塌。2008年2月,陕西省文物部门拨付专款,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历时一年对戏楼进行了全面维修。
而今,当你徜徉在古镇的大街小巷,或者撑一小舟荡漾在一派碧波的河面,面对那擦身而过的冲锋舟,面对那一栋栋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楼房,面对那冲天高飞的白鹭,你一定会感觉得到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也会感觉到今天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迅猛。
家住漫川关上街头70多岁的张老说:“而今的漫川关,群众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漫川小河口金钱河俨然北国小江南

飞檐翘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