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偏岩古镇 夫妻树下探秘另类女铁匠

2011-02-11 来源:搜狐旅游 点击数:2298

 

偏岩古镇座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O米,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鸳鸯桥头夫妻树
  位于偏岩古镇下场桥亭子黑水滩河支流与干流交汇处。此桥原名鸳鸯桥,建于清代嘉庆十五年(1809年),建桥后,为了护桥,在南北桥头各栽了一棵黄桷树。日久天长,黄桷树长高、长大,相互靠拢,枝干相交,树根沿桥面底部穿过,相互缠绕,融为一体,后人称它为夫妻树。两棵数百年黄桷古树分别生长在桥亭子河沟的两岸,两树树根相距约7米,但树杆、树枝在上空相互交叉生长,形成相互依偎状,互相都投入到对方的怀里。两树之间有一座石板桥,在桥下是两棵古树碗口粗(直径30公分左右)的根系相互交叉、缠绕并伸向对岸。两树一桥所构成的画卷恰如一对深深眷恋的情侣,更似夫妻拥抱,似象非象,令人遐想。许多游客曾问导游是先有树或是先有桥,从树与桥的构成看,确实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巾帼抡锤铁匠铺
  偏岩手工铁匠铺位于上场横街,它与其它铁匠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女子打铁。打铁历来被人们视为重体力劳动,理所当然的应该是男子汉的事情。但是偏岩铁匠铺却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整日在此挥臂抡锤,锻打铁器,成为古镇的一道靓丽风景。书法家费宏专门为铁匠铺作对联题词并进行雕刻。上联是"红炉火烤烟薰屋",下联是"抡锤锻打女铁匠",横联是:"老公掌火"。
  武庙
  武庙位于古镇上场场口东侧,于乾隆初年修建。建时大殿面积约400余平方米,门外匾额高悬,上书"日在天中"四个大字,字迹遒劲俊逸。大殿正中,木塑关羽身像,左供张飞塑像,右供"正江王爷"(杨戟,亦称"二郎神")神像,三尊塑像工艺精湛,入刀无不精致细微,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武庙门前原有一六角楼,共六层,与武庙齐高,称为"灵官庙",内供灵官善萨,高约丈余,周身镀金,眉须皆红,凶神恶煞,手执鞭子,作势欲打。武庙左右各有书楼引向对面戏台。
书楼戏楼
系武庙同期所建。书楼原为长廊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与戏台齐平,花窗栏杆均有木雕装饰,顶部檐子有以戏剧场景为图的雕饰,千姿百态、精巧别致。正中挂有牌匾,上书"古月楼"三个大字,书楼上层为官绅名流看戏品茶之处,平民百姓则汇聚底层院坝。
戏楼原名"万年台",与武庙遥相呼应,青瓦盖顶,檐顶起翘、举折,四根顶梁大柱呈梯形排列,体现热烈、高亢、恢宏、大气的建筑风格。戏楼分两层,上层空间开敞,四周梁柱间饰以雕刻精美的瑞霭祥云、人物花草;下层为暗层,供化妆、更衣、勤杂之用。
凌空戏水吊脚楼
偏岩老街民居建筑多系清代所建,古镇民居依山傍水而建,阴阳迭分,现保存的民居多为清代所建,古镇民居当时均建于黑水滩河东岸,临河房屋悬空而建,呈吊脚式楼,其影倒映河中,古朴景致,浑然天成。经过加工,部分临河面店铺对吊脚楼进行还古整修,依着吊脚楼的护栏,则可非常近地亲近悠悠的黑水滩河水,如有闲情逸致,既可凭栏垂钓,尽享悠闲之乐,也可顺势登爬上临河的黄桷古树,静听鸟鸣蝉唱、流水潺潺,好不快乐惬意!还有少数农家可顺着吊脚楼直下黑水滩河戏水,搬蟹捉虾,重新找回童年的欢乐时光。
古色店铺青石街
偏岩老街段长约500米,系清代所建,全部是用青石铺筑的古色街面,街宽5米左右,除街面阶檐,街宽3米左右。两旁店铺鳞次栉比,系竹、木结构,黛瓦素墙,清新朴素而略带简陋,宅前端的撑拱、花窗与栏杆均有雕饰,显得古雅精致。漫步于小街之上,有曲径通幽之感。
龙头建筑九合栈
九合栈位于偏岩中场供销社南面,是偏岩古镇临街建筑,楼高三层,属于木料穿斗结构建筑,屋顶部到临街水平面高约15米,临街有双层吊脚式楼。九合栈系偏岩场陈氏家族于清朝中期所建,屋檐、门窗、吊楼雕饰精美,气度非凡,历经200余年世事沧桑的九合栈虽然已呈老态之势,墙身倾斜,壁旧楼空,但其仍高高屹立于古镇中场,成为偏岩古建筑的代表。
石佛题刻
当地人常说:金刀峡有一把金刀,而石佛寺有一只金螃蟹和一根金扁担。石佛寺大路的顶部,有偏岩最壮观有名的瀑布,瀑布落差有近30米,是一像巨管状岩石,远望,那是一尊沉思的睡佛。另在石佛寺大岩洞处于睛天下午3-5点看河沟,里有一尊小金佛在河中一巨石下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