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产业开发>>理论研讨>>正文
理论研讨

邵琪伟: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繁荣

文章来源:第一旅游网    点击数:5386    更新时间:2011-3-18 14:34:22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拥有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今年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等媒体采访时,专门就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等问题发表谈话。他表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大文化理念,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旅游这一特殊载体,推进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密切融合,共同繁荣。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
  【背景】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青春和活力,使宝贵的文化遗产走入人们视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旅游城市339座,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点由“十五”末的约4000家增加到“十一五”末的约6000家,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亿人次,旅游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渠道。
  邵琪伟:从产业角度上讲,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总结,我感觉这两句话是比较好的,那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说的这个文化是我们中华的大文化,是我们社会主义大文化。我们有28处世界文化遗产,有7万多家文物保护单位,有那么多古镇、古村落,有那么多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绝大部分都进行了旅游开发利用。我观察,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强,无非是“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拍张照而已。而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只要导游讲解好了,游客、老百姓就会流连忘返。
  随着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上的享受。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也是在读书,但读的是活书,很多知识可以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广东的同志总结得好: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很有道理。对文化产业来讲,就是要找到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载体,才能“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旅游就是这样的载体。因此,文化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除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高山旅游、海洋旅游,人们还需要文化的享受。”
  【背景】“十一五”末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1.5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近10亿人次,我国连续7年保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五年来,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邵琪伟:去年,我国居民国内出游人均超过1.4次。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除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高山旅游、海洋旅游,人们还需要文化的享受。而我们推出的古村、古镇、古城旅游就能带给人们这样的享受。比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还有安徽的西递、宏村,浙江的乌镇,都是很受游客欢迎的文化类景点。这些地方都能带给游客丰富的文化体验。
  “发展红色旅游也是文化工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背景】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的实施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活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民众也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据统计,“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改造和提升了100多个全国重点红色景区。
  邵琪伟:我国的红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从2004年中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这六年多来,我们开发出30多条精品线路、120多个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4亿人次,给当地居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大量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在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山区农村。旅游开发使很多老百姓脱贫致富。
发展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丰富,非常值得去参观。很多年轻游客甚至国外游客也喜欢去参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我们希望通过旅游这种寓教于游的形式让更多的百姓特别是青年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即将印发,预计到2015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数比重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如何贯彻落实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旅游促进了不同文化间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