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结构调整难题亟待破解
中共海宁市委党校 肖飞
我国现有研究多以国际上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作为参考标准,但是在考察地方(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工业结构转型问题时,必须重点把握本地区工业化发展道路中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规律性。我国现在所进行的工业化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沿海发达地区县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先驱和堡垒,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等“三化”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既承前启后、相继进行,又同时并存、联系紧密,由此,其工业化发展路径更具有典型性和复杂性。
海宁虽然仅是一个县级城市,但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处于优越地理位置的海宁工业经济发展值得关注。工业是海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海宁一直围绕皮革、经编、家纺等几大特色产业体系大做文章,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77:60.88:34.36,工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海宁工业以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产业为大,2009年皮革、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当前海宁经济发展比较依赖于传统产业,在2009年前后经济增长实现“V”型反转的过程中,三大产业的率先复苏对全年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比同在省内的慈溪市,2009年慈溪市工业领域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5%,两市工业经济在行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海宁工业比较薄弱的行业正是慈溪工业领域的主导行业。对比绍兴县,2009年绍兴县规模以上工业大纺织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45%,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5.5%,同年,海宁纺织行业工业构成为34.58%,约为绍兴县纺织行业工业构成的一半。综合来看,海宁市传统行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宁不仅传统产业工业经济所占比重不及绍兴县,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工业经济所占比重也较绍兴县要低,与慈溪市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工业构成相比较,行业结构更不尽合理。培育扶植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全市工业经济结构是当前海宁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