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重整有利经济结构升级 实现分配平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体现为国家财富的迅速积累,但是相比之下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财富分配比例的失衡不仅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内外需失衡的重要原因,也锁闭了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因此,如何实现国民财富重整至关重要。
人均GDP
与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的规律
财富分配对财富增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人均4000美元是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的拐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实现了人均GDP4000-5000美元的跨越。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经济增长结构转换与人均GDP水平存在很强的规律性特征。
首先,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生新变化。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看,人均400美元左右阶段,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可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大动力。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发达经济体逐渐放弃“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等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前期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第三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变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从整体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将逐渐取代第二产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人均GDP在达到4000美元之前,经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工业化时期,“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4000美元之后,由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而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
再次,劳动力与就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均4000美元阶段后,伴随着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从而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这一阶段发达国家积极提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调整,特别是在劳动分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储蓄、消费、投资、社会保障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出现新变化。中产阶层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经济体发生的一个直观明显的变化就是中产阶层迅速扩大。在现代发达国家中,中产阶层人数众多,如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中产阶层占全社会家庭总数的比重都在70%以上。中产阶层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市场消费的主体,具有强劲的购买力,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同时,中产阶层的形成,是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