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浙江嘉兴逆势而上推进结构调整 创新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9585    更新时间:2010-3-17 10:22:40    

  构建新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协同作用

  政府、企业、人才:这成为嘉兴结构调整新机制的三个关键词,成为这一新征程上的几个重要角色。

  一曰“外部推动力”。这个力的主角是政府,内容主要是建立环境、知识产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

  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以环境的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嘉兴建起了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对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并探索开展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将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在化”。

  政府还着力加强了两个方面的保护:知识产权和劳动者权益。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打造“嘉(加)兴(薪)不欠薪”的城市品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走技改创新、品牌建设之路……

  二曰“微观活力”。以包括国资、民资、外资的企业为主要内容。

  地处上海、苏南和浙南三个经济圈交会点的嘉兴,充分借鉴三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相互补充、互促共进的经济格局。

  通过制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和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注册手续,使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个体工商户转办私营企业,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

  推动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在为民资腾出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国有经济。

  嘉兴还大力实施招商选资,2009年嘉兴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位居浙江“三甲”,已有90个国家和地区的5612家企业落户嘉兴。

  三曰“智力支撑力”。主角是人才,办法就是“人才强市”。

  2009年,嘉兴改变了以往以学历论人才的观念,制定了引进领军人才和建设创新团队的办法,采取按个人贡献实绩予以奖励、购房安居补助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为实施以载体引进人才,嘉兴市已投入10亿元,吸引了一批领军型人才,带来了一批新项目、催生了一批新产业,培育了一批创新型团队。仅嘉兴科技城内就集聚了116名博士,146名硕士,124名高级职称专家,8名兼职的“两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