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各地密集启动县委权力公开试点 晒出县委“权力清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4895    更新时间:2011-4-25 10:27:15    

 

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这难以说清。
县委书记如何接受监督?也是个难题。
现在,在我国部分县,这个难题正尝试破解。
近期,中共县级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各省区市的试点县(市、区、旗)密集启动,引起多方关注。
各省区市密集启动试点
22日,记者打开“中共门源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发现,“县委书记权力”一栏中,共列有统一领导权等9项权力,每项均有具体说明,并接受群众监督。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试点公开县委书记、县委权力,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是这一试点的缩影。其它试点,甘肃庄浪县4月18日启动,广西融安县4月1日启动……
此番密集试点,源于去年1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中央着力加强‘县治’,县委权力公开试点是加强‘县治’一揽子工程中的一部分。”
他分析称,这是一个风向标,以后会在全国推广。
中央正在加强“县治”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机构。现行体制下,县级党委处于“最关键地位”,承上启下,担负将中央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于基层的重任,其决策直接关系百姓利益。
县委书记行政级别一般为正处级,看似级别不高,实则权力很大。“不少县人口过百万,书记管辖一方,下级监督不了,同级没法监督,上级很难监督,导致其决策易出现随意性。”张璋说。
此外,部分地区由于党政不分、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县委及县委领导权力界限模糊。加之组织和个人放松约束,还易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此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县治”,实现“郡县治天下安”,是中共必须直面的难题。
“此次县委权力公开试点,也是加强‘县治’的一个体现。”张璋说。
为加强“县治”,近年,中央极为重视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新任县委书记需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接受任职培训,中组部也多次组织全国县委书记集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