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江苏探析农业现代化之路:鱼米之乡今犹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6529    更新时间:2011-3-25 9:40:39    

  说起江苏,外界知道它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其实,江苏同样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大省、农业大省:

  2010年,江苏粮食产量647亿斤,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2500亿元,上升到全国第三位;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000061)数量、农民“三大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收入8980元,居全国前列;其它诸如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科技等,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省委书记罗志军表示。

  没有农业,就没有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兔年伊始,出席江苏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寄望“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同时,亦大声疾呼给力“三农”。

  从去年实施“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年”,到今年拟定“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江苏全省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举措,赋予农业现代化全新动力与使命。

  种子若要获得价值,只有植入泥土;农业若要可持续发展,只有扎牢基础。用先进装备武装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改变传统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自春节起,常熟市董浜镇农民王志丰一连10天没有下过地,轻松惬意极了。但他知道,他家的10亩钢架温室大棚菜苗,一切正常,长势良好。

  大棚从以色列引进自动控制技术,装有多种传感器,信息以无线方式上传,每15分钟自动更新,王志丰可以随时随地用3G手机上网,遥控滴灌、施肥、风机等各类开关。遇上阴天,实时数据如显示光照不足,他只需食指一点,便可打开大棚里的补光灯。

  而像这样的农户,在苏南数以千计,他们正大步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确农业”。“先进装备,是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董浜镇党委书记陈绍东说,“有了这些装备,季节、时空界限全打破了,产出效益高出传统农业的数倍甚至十几倍。”

  据陈绍东介绍,20106月,他们引进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迄今已覆盖2万亩蔬菜地,明年底将覆盖全镇。

  远不止一个董浜镇。吴江市是江苏省精确农业科技落户示范市,早在2004年就与南京农业大学开展示范合作,在采集了数千个土壤、气候等信息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水稻种植软件,把农业管理定量化、数字化,做到精确作业、精确施肥、杀虫和精确估产。

  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苏北地区,设施农业的物质条件虽然不及苏南,但全省日光温室的97%集中在苏北五市,且多数县市的设施农业区颇具规模:保温控墒有日光温室、大棚,防病控虫有避雨设施、套袋技术、防虫网,节水利用有喷滴灌设备……农业生产可控性逐步提高,苏北农业装备后发赶超势头强劲。

  先进农业装备,自然需要投入。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介绍说,江苏省“三农支出”迄今已实现七连增,“十一五”期间,仅省以上财政就累计安排了农业生产资金944亿元,年均增幅39%,高于同期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机制,引导和带动社会各方面数千亿元的“三农”投入。

  受益于政府财政的持续扶持,到2010年底,江苏设施农业面积达6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逾37%;建成旱涝保收农田4844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

  魔术的神奇,只是人为制造的幻觉;科技的神奇,则是人类智慧创造的结晶。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才能大幅提高粮食单产,改变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实现增长的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