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州:打造毗邻北京明星城
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就是一条现实的途径。河北省涿州市抓住“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涿州市毗邻北京,区位优势明显,曾位列河北省十强县之一,但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速度放缓。进入“十一五”期间,涿州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呈现出活力。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2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42倍,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十五”末的1.96倍、2.45倍。近年来,涿州市全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实施“统筹建市、产业立市、借京强市、文化靓市”四大主体战略,推进京涿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形成了浓郁的二次创业氛围。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是我们发展战略的方向性选择,定位就是要发挥毗邻首都区位优势,坚持城乡良性互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借势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涿州插上腾飞的翅膀。”涿州市委书记王舟如是说。
对接北京
培育竞争新优势
涿州市是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前沿和核心区。立足毗邻北京的“人缘、业缘、地缘”优势,该市积极做好与北京的产业对接,大力引进北京的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优势组合,促进本地产业升级。近几年,航天信息、光为绿色新能源等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在涿州落地。
按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要求,涿州市高起点定位,建立“人才创业园、科技成果孵化园、新兴产业示范园、现代物流园”四大园区和六大基地,打造新兴产业示范区。
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去年已奠基启动的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是全省两大新兴产业示范区之一。该示范区内,10多个新型产业项目于去年同时开工,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而其中一多半为北京客商投资。这标志着,涿州市“借京强市”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在产业布局上,涿州市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由“招商”变“选商”,积极谋划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依托行业龙头拉动、推进产业基地升级,是涿州打造“绿色经济圈”的战略举措之一。中国钢研集团在涿州的生产基地已裂变发展到15个产业项目,成为研发与产业相互支撑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也是目前中国钢研领域规模最大、最主要的产业基地。
涿州着力培育产业集聚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扩区、松林店园区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园区等集聚优势,全力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政策、服务最优、环境最美、效率、成本最低的投资洼地和产业高地。
在产业对接的同时,涿州市还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的对接,加快建设融入北京半小时无障碍交通圈,建设京石客运专线新涿州车站、京南公交换乘站、北京轻轨涿州站三大对接北京交通枢纽。
目前,涿州市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现代机械制造、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5年来,全市共引进京津各类项目115个,总投资达到362.5亿元。涿州市正日渐成为京南最具潜力的现代化“投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