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州:打造毗邻北京明星城
创新经营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是涿州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基础工程。
近几年,涿州市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按照现代农业的模式,围绕北京需求,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等生态高效农业;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投资、经营农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效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探索推行了“农场经济模式”,在全市建立100个1000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园”。
从2010年到2015年,全市将累计投入蔬菜产业财政资金2.25亿元,拉动企业和社会投资25亿元以上,实现全市蔬菜面积达25万亩,其中面对北京“菜篮子”的100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园”,全部达到“三品一标”绿色蔬菜标准,使蔬菜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
涿州市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乡村配合、多方参与”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机制,出台了对承接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蔬菜园的投资企业年每亩奖励1000元、对建设日光温室的年每亩奖励5000元等9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农业。目前,北京百荣投资公司等10家企业已经来投资蔬菜标准园建设。北京新发地公司已在涿州成立分公司,与北京大型超市签订了蔬菜供应和销售协议。
据统计,目前,企业在涿州投资农业的回报率已高达20%,“农场经济”已渐成该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
文化靓市
打造人文生态新环境
实施“文化靓市”战略,发展休闲养生度假三大服务基地建设,是涿州市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环境工程。
涿州市史上称为“范阳”,是座有着2300年建制史的古城。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涿州市实施“文化靓市”战略。面向北京建设医疗、教育、商贸三大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养生养老健康产业;挖掘三国文化、卢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引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涿州历史文化品牌;启动多个重点项目,突出古郡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休闲业。
目前,涿州市启动了西部100多平方公里的规划,打造面向北京的集教育、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京南绿色生态重镇、致远京南小镇养老服务基地等;建设高标准的医疗养生基地,推动市级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等医院对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近年来,涿州市确立“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发展理念,启动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环首都生态林建设,拟用5年时间营造生态林20.75万亩;建设以永济古桥为景观中心的永济森林公园;在乡镇建设15个100亩以上的郊野公园;加速砂石料采挖区的恢复森林地貌工程,积极推动西部开发。
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涿州市“文化靓市”的重头戏。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培育特色街区,打造繁荣时尚、业态多元、现代感十足的“不夜城”;保护和修建古遗迹遗址,恢复涿州八景原貌。百亩邵村花田、邵雍文化公园、六祖文化景区等一大批景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已规划建设或提上日程。
统筹城乡
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城乡一体化”,是涿州“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举措,也是发挥毗邻北京“地缘”优势的一大创新工程。
为建设宜居的环首都卫星城,涿州市实行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彻底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就业环境,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性转变。
涿州市将居住旧区改造与商业设施、商业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中心社区,建设高标准的幼儿园、学校,配置标准的卫生所、商店或超市,以及村民活动中心等科技文体活动场所。同时,该市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城市管理新体系,探索建立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
“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实现城市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5年翻两番。我们坚信,只要抓住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不放松,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涿州也必将成为毗邻北京的明星城市。”涿州市委书记王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