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域经济快讯 >> 正文
县域经济快讯

辽宁补齐县域经济短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5002    更新时间:2010-11-24 11:49:28    

前不久,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揭晓。全国有8个县(市)竞争力首次进入全国百强,辽宁独占两席;辽宁省全国百强县增至7个,数量在全国排至第五位。在“东北30强县”榜单中,辽宁有16个县(市)上榜,包揽前5席。县域经济发展的“辽宁现象”引人关注。

曾经多年拖后腿的“短板”,一跃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07年,44个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37亿元,到2009年已达283亿元,实现两年翻番。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何以后来者居上?

差距就是潜力,劣势蕴含希望

“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让辽宁找到新引擎

财政收入低,产业基础缺乏,县域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一块短板。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等10项政策支持措施。

2008年,辽宁实施“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工作重点,确定到2010年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目标翻番,并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5.2亿元;2009年共协调各金融机构向县域贷款170亿元;省政府新增7.9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重大机遇再次垂青辽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成为东北亚投资热点。

“县域经济3年倍增计划”让辽宁开始尝到甜头。省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6.8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44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短短几年,县域经济已经从过去拖全省经济后腿的“短板”,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2009年,全省财政净增240亿元,其中44个县占了1/3强。“如果没有这44个县的高速增长,辽宁的保增长是不敢想象的。”省长陈政高感叹。

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城市化

“三化”化开县域经济滞后坚冰

工业要抓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超百亿元的产业;农业要抓产业化,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城镇实现城市化,抓高水平的宜居城市建设,形成若干个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这“三化”化开了困扰辽宁多年的县域经济薄弱和滞后这块巨大的坚冰。

每个县至少形成一个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这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县域产业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