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思考
力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新跨越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十二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应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着力结构调整,延伸和完善产业价值链,实现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优先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用兴业、惠及民生,走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奠定全面迈向信息社会的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1.突破核心技术,做大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以“核心电子器件、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核心产品,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
2.推动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和通信设备等骨干产业升级。顺应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
3.超前研究部署,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选择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电网、移动智能信息终端等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进行超前部署,明确产业定位,实现产业新跨越。
4.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引导兼并重组,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从本地经营、跨地区经营向跨国经营的转变。
5.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大力开发涉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支撑“两化融合”的应用电子技术,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等量大面广、拉动作用强的应用电子产品。
6.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将环保、能效指标纳入产品标准。推动产业实现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过程能耗,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7.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加快制定电信、集成电路与软件、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资源的观念,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